克里希那穆提吧
关注: 6,983 贴子: 89,969

清除幻觉,自由自在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41
    一般来讲,说佛家是出世的,但实际上它的口气是非常入世的 譬如佛家谈苦说乐的,意味很明显。不过佛家的这个苦乐,和世俗掺杂了意念的苦乐还有很大不同。 佛家的苦乐可能说的就是受蕴里的苦乐,很单纯的东西。 不过谈起佛教来,其实大部分人只是知道个释迦族圣人,还有动不动就因天果地,一堆神鬼护法的大场面。还有它是印度舶来品。这么来说吧,据传,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朝。它为何传入中国呢?就和印度在20世纪不断往欧美复兴是一
    订餐号 07:17
  • 1
    根据马某人的观点,用对立的模型去解释世界的时候,会得出暴力斗争是唯一、且必然的结果的结论。 那简直就是说,看起来暴力可能是不对的,但是只有它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不妨来质疑一下这个结论。 ……………… 马某人的观点范式最初是出自黑左,但是为了要在当代语境中找到对应性,重新在唯物的层面找到了一个对应的概念,那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人类历史观,并且起了个名,叫辩证的唯物历史观。 什么是黑左,就是黑格尔理论的左派,
  • 40
    活在克氏的阴影中
    订餐号 6-25
  • 74
    Brockwood Park 1978 - Public Meetings - The movement of desire 1978.8.26 - Can I strip myself of the network of language? 英国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78年讲话 —— 欲望的移动 言词编织出一张网 ,这张网就是‘我’,我能撕裂这张网吗? 这个讲话大概有90分钟,指明了很多要点,比如: 一个挑战:挑战现存的生活方式,带来一个变革,一种新生活。 一个志向:清明的头脑,最高的道义,从而,展现卓越的行动。 一个行动:并非发源于经验的、基于过去积累的知识的行动。 一个洞
    订餐号 6-25
  • 0
    我们来探讨一下,你所说的“转世”究竟指什么——是探讨问题的真相,而不是探讨你的转世信仰,也不是有人宣扬或你导师讲的转世。 毫无疑问,能让你解脱的是真相,而不是你的定论、见解。当你说“我将重生”时,你必须明白那个“我”究竟是什么。那个“我”是灵性体吗?那个“我”是延续的吗?那个“我”独立于记忆、经验和知识之外吗?那个“我”,要么是灵性体,要么只是意念所思;要么超越于时间之外——我们称之为灵性,非时间
  • 8
    (一) We see emotion and reason as opposing one another. This is an error in definition. Intellect taken as a whole is also emotion。 Reason provokes thoughts whose images evoke feelings which conquer a special emotion. Reason has no limits -- only humans have limits. In man the growth of 【conscience】 consists of the growth of the intellect and the growth of superior emotions which accompany it, when they grow they become more intellig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llect 【assimilates】 the emotions. "Spirituality" is a “fusion” of intellect with superior emotion
  • 72
    从16岁接触到克,那时每天苦苦挣扎着想改变自己(经历了从很重视成绩很享受优越感到不想成为分数的傀儡的心态转换,现实中从优等生到差生的下滑让我无所适从,也不怎么会处理人际关系,老师父母都对我很失望,一时间境遇变得很糟。这时想改的不是从世俗意义上提升自己,变得讨人喜欢。而是想改变懦弱害怕的个性,勇敢起来,不再为了考试提心吊胆,让自己不受人事操控的立住,有自己的主心骨)读到 如果你开始认识自我,但并不试图改
  • 3
    如果理智与疯狂存在,我们该如何区分(If sanity and insanity exist, how shall we know them)? ——大卫·罗森汉恩 一、使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蒙羞的实验 1973年,当《在非理智的地方保持理智(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还未发表前,大卫·罗森汉恩(David Rosenhan)仍是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者,但他彼时多半已经料到这篇论文将要引起的轰动。这个实验,即将挑战美国乃至全世界关于诊断精神疾病的可行性与可信性。作为实验设计者,罗森汉恩知道,实验的结果
  • 13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 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 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摘自《灵枢 . 本神》
    订餐号 6-20
  • 1
    什么叫不敬畏权威,就是说实话。说实话很难么,且看网上某篇书评写的,我相信也是很多人看了此书的真实感受 光头的基业长青和卓越,那是真正商业数据调查的结果,走的实证路线 但是写成功激励之类的书,光头并不是特别擅长。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原则过于平面铺列,不够立体。原则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整合,而是强行归纳攒在一起。 ———————————— 是的,我建议你别拿它当做什么职场宝典来读(为什么强调了职场这个我后
    订餐号 6-19
  • 18
    内容分布大致如下: 第一部分:向内探索 第二部分:个人的独立 第三部分:团体的成功 第四部分:观照生命 - 关于习惯的定义:
    订餐号 6-16
  • 29
    42本PDF格式的克里希那穆掉的著作,是这位20世纪世界最著名的心灵导师的全部著作合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赠送给大家。
  • 24
    意识是出于比较,或者有名的“分别心”,这类说法大家应该很熟悉 但是我想大部分人对这个的看法,属于于对上述“分别心”之观点的“分别” …………………… 所谓的比较、分别,是你不能意识到它是“比较、分别” 试问除了“比较、分别”外还有什么呢?我想很多读者,肯定在理解所谓的“分别心”或“意识是出于比较”的时候,肯定是默认除了“比较、分别”外,还有不“比较、分别”的。 我看见一个人打扮的浓妆艳抹,我感觉略有贬义
    订餐号 6-16
  • 5
    太空人搭乘阿波罗11号太空船(Apollo 11),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但太空人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 因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任务一开始的几英里之内, 是最艰难的时刻, 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后的几十万英里。 —— [美]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订餐号 6-15
  • 29
    偶然看到的,这个人好像叫什么帕帕吉(papaji,xswl这名字),可能也是个什么所谓的赝品上师之类的东西
    订餐号 6-14
  • 3
    然后他一直在那看手机 不吃饭 然后我过了一会儿出去发现饭菜他都吃完了。 然后关键的地方来了,我明明都看见饭菜他吃完了,过了一秒还是说了一句:啊?都没吃啊。 所以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 6
    当有人在爆粗口的时候,听者有什么反应?
    订餐号 6-13
  • 8
    看来部分读者对这个现象比对其他的内容要更着迷一些。 其实克也提到过这个排斥和吸纳的过程,他形容成一个自我的中心,它制作而来许多的“现象”,也就是把感受、记忆、知识和已知,带到中心的外面,由此一来就变成了中心和这个中心以外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这是意识形态的欲望,喜欢或不喜欢。 譬如我看到一块美味的肉,我想要吃它,在我没意识到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吞食已经发生了。当这个经验被重复几次以后,我已经可以“认出”它
  • 86
    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 如果规定统一的笛卡儿直角坐标系, 每个人的方位可由三个数来标示。 这三个数是可变的,由我们的行为来改变; 换句话说,我们有三个可活动的自由度。 三维物体可以投影在二维的平面上。 把一个物体投影在平面上,如同树影; 随着光源的变动,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如果我们把影子当成是真实的树, 就会觉得它变化多端,难以辨识。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 不会把树的影子当成树本身; 在三维空间中,有无穷的
    订餐号 6-12
  • 41
    现在我还记得艾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的一句开场白(这里只是拿来举例 没有贬低的意思) 一个乞丐坐在一个木箱子里面,看见一个陌生人过来(书中的“我”),然后乞丐说给点吧,陌生人说我没什么可以给你的,不过我可以提示你打开这个箱子,乞丐打开了这个箱子,发现了慢慢的黄金。 简单来说,没有打开木箱显然是个坏的状态,打开木箱获得黄金变好了。他这里说的其实就是zj上的向内看,或者注意力转向内部能获得比世间的好处好的多的
  • 22
    我转的 1974年帕帕吉应欧洲弟子邀请前往欧洲旅行,在西班牙遇到了一位克里希那穆提的弟子,他一见面就被帕帕吉所折服,并邀请他夏天前往瑞士萨嫩(Saanen),因为克里希那穆提定在那里做一系列演讲。帕帕吉对此回忆道:
  • 2
    克所谓的实事求是 我们总说,观察者是在按照过去来反映当下的挑战 这是一个很书面的说法 观察者反应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过去指的是一种情感模式、范式、解构 譬如说,有些所谓的“讨好者”性格的人,也可以是非常有“攻击性”的 因为当你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会感觉某个层面上被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 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下意识的时候自己套用的这个心理范式 譬如有些讨好者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去用如何迁就的态度去回应其
    订餐号 6-8
  • 20
    这是2004年的一本书,作者是周海林,现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作者深感‘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导向某种结果的概念, 而是维持一种‘人类适应自然’或‘’自然适应人类或两者结合之努力。 - 任何导向某种特定结果的过程都是不可持续的过程; ‘可持续’意味着某种人类认为‘是’或‘应该’的过程之维护, 意味着人类能够回避某些必然导致终结的过程。 - 所以,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对自然适应能力’以及
    订餐号 6-6
  • 3
    联合国大会2015年9月25日第70/1号决议 - 人类   我们决心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与饥饿,让所有人平等和有尊严地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地球   我们决心阻止地球的退化,包括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消费和生产,管理地球的自然资源,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即采取行动,使地球能够满足今世后代的需求。 繁荣   我们决心让所有的人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技术进步。 和平   我
  • 51
    所谓的意识活动,是看不见的,它是透明的,不是形容的出的具体事相……当一个感受能够被识别为喜欢还是厌恶,说明意识知道这个感受。当一个人能够把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感受分解并再理解为“喜感和厌感”(我们称之为分别心)时,就是意识在发挥作用,这种挟裹“喜感和厌感”将事相扭曲后再显现出来的力量,就是意识活动的力量,而它本身是不会随着事相显现而显现在我们的认知观里的。 而叫不上名字的感受,说明意识还无法消化和接受
    订餐号 6-3
  • 0
    当一个东西重复出现时我识别出来,或者我将一个现象当成一个重复的东西来识别时,我就产生了“认识” 因为我被放在一个具体的事物的关系之间,我在一个躯体里,透过这种存在,我理解了我与食物的关系 ……………… 我看见一个吃的东西,我想要吃它, 我管方才这个我与食物的关系叫饥饿感,叫食欲,因为我认出了它重复出现,这时才存在所谓的“认知” ……………… 吃多了会发胖,我从食欲的概念出发,进一步理解“美德”,譬如无法控
    订餐号 5-29
  • 0
    《了凡四训》中,全以功名利禄为求善之目的。 最后才说: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 予于科名亦然。 指点功名利禄而为政行善,正是与人方便、离苦同乐的平常之道。 - 《坛经》有“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 克里希那穆提指出: 面对自己的困惑,理解自己的情绪、动机等念头,从而看清心念的全体而无碍。
  • 3
    在一个纯精神的层面,或者说相对于我们所在的世界而言,更加远离物质限制的位面 所有的事物都处于一个极度压缩的原始状态,类似于道生一的一的那种状态,纯粹的能量熔融一体。 然后整个宇宙就如同一个超级大脑一样开始构想,当它开始想的时候,它就开始“察觉”事情 当它开始“看见”事情,即意味着这些事情从“无”变成了“有”,也就是从潜在的能量变成显在的现象,从最初的萌芽最终将演变成其完全的形态,单纯的看着这一切的显现
  • 5
    The "should be" is a projection of thought —— That one does not like the way one is living, —— or it is painful, therefore one projects a concept of a better way of living and ideal, and conforming oneself to that ideal, and therefore conflict —— the actual and the ideal. —— which means we never face actually what is - right? Always moving away or escaping from actually observing the actuality.
    订餐号 5-24
  • 12
    自己看的并不多最多也就心烦或睡不着的时候听一听,看克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内心乱七八糟的想停也停不下来整天胡思乱想,虽然现在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克,当时看克自己也没有听懂克或者自己也不在意,克说了什么自己只想让自己停下来不在乱想好像看完克的某个片段自己就变的不在乱想了可以和过去一样正常,自己从来没思考过胡思乱想是因为啥,导致自己后来错误的思维把克氏的话当成了某种咒语仿佛多听几遍多念几遍一切都可以
    订餐号 5-23
  • 19
    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它的作用是人一开始第七识的我执非常严重,需要用第六识分别心产生一些观想,反向熏陶第七识,以降低不自主的这种基于我执的心念的运作。 五停心观是见于声闻乘的一种修法。不净观对治贪,慈悲观对治嗔,因缘观对治痴,界分别观对治我见,数息是加强定力。这里必须说,第七识没有嗔,它是“贪痴慢+我见”,第六识里有嗔。 五停心观,其实真正实用的就是不净观和数息观。对普
  • 2
    取自般若之旅14节 用心聆听 在这一节的最后,克讨论了一种“抽象的危机感”。之所以叫抽象,是因为这种感觉和“有意识”、“中心化的体验”、“基于已知的分析习性”都无关。 阅读克的时候,透过那些字眼,抓住这种“抽象的一面”至关重要。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总是感觉他已经尽力试图用语言传达存在于抽象的另一面的某些事物。 ———————————————————— 苏:先生,我发现慈悲心和守静、打坐及任何经验都无
  • 0
    我们可以大致看到这样一个模型: 庞大的无意识领域,矗立着一小片领域,对这片领域我们这么形容它: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任何外来的刺激(或说现实)转变为我们已经接受(或说已知)的东西。 所谓的【已知】,是指我们可以在其上保持【理性】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有意识”。 如果我们想发现这个有意识是一个囚笼,分析的冲动是无效的。 但是这一点必须【经由实际的感悟发现】,而不能是所谓【接受】。 …………………… 所谓的有意识
    订餐号 5-9
  • 134
    关于克氏私生活的困惑
  • 3
    一、行相和定相 事相是由【基本感知单位】构成的,这些感知过程没有自知力,而当它们动起来时,即构成了【行相】,而立足于【行相】的意识现象由此看起来却仿佛是“有意识”的——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游离在【相】以外的“观察者”。 举例之,一个人满脸怒气的看着你,接下来他迅速转身去厨房,连起来看时可能是他要拿凶器砍你,可实际情况有可能是他想起火没关。 同样的情况如果移动到情绪的内境里,那可能是一个模糊的意象紧接着另一
    订餐号 5-8
  • 22
    我们每天随时都处在信息的狂轰滥炸之下。 …… 总的来说,每一秒钟,区区一个大脑就要从各种感官中接收大约1100万比特的信息, 就像接入了一条全速传递信息的巨大光缆。 接收如此大量的信息我们却还能感到无聊,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订餐号 5-8
  • 16
    2016年3月15日, 美国谷歌公司的围棋对弈程序AlphaGo以五局四胜的成绩战胜世界围棋冠军韩国选手李世石。 这场比赛后,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在网上说:“AlphaGo胜得了李世石,胜不了我。” 而2017年5月28日,棋手柯洁以0:3完败AlphaGo,彻底击碎了人类在这种复杂游戏中的尊严。 赛后,这位天才少年一度哽咽,在接受采访时柯洁感叹, AlphaGo太完美,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他流着眼泪说:“我们人类下了2 000年围棋,连门都没入。” 中国棋圣聂卫
  • 33
    宗教一般都有一个真实的源头,以及一些独立个体,基于自己成熟的神识,根据道统而做出的独立判断……即神圣的知识如今再这个位面已经腐化成什么样子了。 为了维持道统的存续,如何根据当代人们的所思所想,开发出一套“接引端口”。大多数时候是可以造成一定规模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长期持续下去。这种影响和土著自己衍生的思想当然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前者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有着明确“真相”内核的产物,后者则围绕“自我”
    订餐号 5-5
  • 41
    佛教教义一个最基本的核心意思,那就是身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其实是“第七识”对第八识摄取的法尘(精神层面的现实)的一种反应。而在我们这个身体里,第六识(意识)是第七识对身根所摄入之印象(物质层面的现实)的一种反应。 第八识是一个比照概念,一个身处意识领域的我们所无法察觉的位面,它摄取和察知所有的现象所形成的“印象”构成第七识的“现实”——我们无法直接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只能认为它是纯粹精神位面
  • 5
    只要人类的肌肉还是唯一的原动力,所有劳动率都会由新陈代谢需求 —— 食物和饲料的消化率、恒温生物体的基础代谢率与生长要求、肌肉的机械效率 —— 决定。 成年人做功的持续输出功率不超过100W。食物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不超过20%~25%。 …… 技术的传播已经使很大一部分人脱离了生产过程,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帮助下),全球大规模的商品设计和生产只需一小部分劳动力。 …… 这一事实视为机器终将取代碳基生命的过程的一部分,是下
  • 41
    人类大脑包含复杂的机器装置,并由众多“资源”(resource)组成, 而每一种主要的情感状态的转变, 都是因为在激活一些资源的同时会关闭另外一些资源,这改变了大脑的运行方式。 所以,愤怒用攻击代替了谨慎,用敌意代替了同情。 只有当这些机器变得足够聪明,能够掩盖自己的种种缺点后,我们发明的系统才不会出现新的缺点。
  • 34
    (一)想 人在佛教体系的起点是【想】 佛教教义并未过多深入剖析它们,只是把【想】视为诸多概念中的一种,后期的佛教教义非常喜欢分类。树立名相仅仅是为了将某种活动和另一些活动做微妙区分,而不是在大量生活语言的案例中进行剖析。 【想】可以理解为能令感受复现的一种能力。但是【想】的机理是什么?怎么和生活语言结合,以至于将这个概念和自省时所使用的能够让人自我理解的表述结合起来? 克在这里做了很好的说明,在他看来
    订餐号 4-23
  • 9
    人一到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 勒庞《乌合之众》 前一段时间看了电影《浪潮》,今天再回想,仍是心有余悸。
  • 4
    以前听到人说“敏感”,好像有娇气、害怕、玻璃心、过敏之类的 敏感是什么? 感受到疲倦、发痒、痛苦,因而想瞌睡、避免、镇压? 敏感是什么? 感受到莫名的喜欢,因而想逃避? 敏感是什么? 感受到寂寞,因而想看书、找人聊天、看电影? 敏感是什么? 为什么不让突然冒出来感觉流淌?我在怕什么?
  • 77
    翻译,是有偏差的。 偏差的多少,受译者理解的深度和自身的局限而定; 译者的理解再深,境界再高,也无法把英文准确地翻译成中文。 所以,当我们看中译作品时,一定不要认为是克里希那穆提说的。 他可能会这么说,可是,他不会中文啊! 存疑,有一定的必要。 不是我们看不起译者,而是我们要同译者一道,共同理解作品中的真实。 真实,无关文字,不论是English, 还是中文。 文字,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沟通,不在言语之内;而在真实的关
  • 14
    抛砖引玉一下 希望诸公尽情讨论 畅所欲言 接下来我会贴一些克和别人对于轮回的论述和态度 并聊一下自己的倾向。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