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光门吧
关注: 85 贴子: 211

  • 目录:
  • 其他
  • 0
    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道教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据《山海经》里记载,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后慢慢演化成一慈祥美丽的女神。
  • 4
    十方院有个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高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他再呼唤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给你七年,让你返回人世。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
  • 1
    天地无限,法力无边,太乙救苦,业力消散!
    茶色空盏 10-19
  • 2
    吕洞宾,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 3
    太乙救苦天尊宝诰 志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眞環拱侍,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機赴感,誓願無邉,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衆生,億億刼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
  • 0
    周隐谦先生著作《老子真说》第十四篇—御道对治(二) 弟子云柱答曰:好的,师父。那我继续回答。师父讲课前讲到御道对治,我想师父所讲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能驾御得了自己的身体,如果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身体,驾御自己的身体。那么这个人就是有大成就者。这个人驾御不了哪里,日后也必定会失败在哪里。能驾御了就是能把人体五脏的阴气变成了阳气,就把缺点变成了优点。比如怒火与仁慈,疑心与信任,懦弱与魄力,孤傲与礼貌,胆
    vvtinger 8-27
  • 0
    周隐谦先生著作《老子真说》第十二篇—无为而用 隐谦师言问曰:这一篇章是《道德经》的第十一篇“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对于这一篇你们有没有自己的领悟和看法? 弟子云渊答曰:师父,里面的很多词都不理解。更不用说领悟和看法了。比如三十辐共一毂是什么东西,还有埏埴,户牖都不理解。 隐谦师言回曰:毂者轮中圆木,辐者
    vvtinger 8-25
  • 0
    周隐谦先生著作《老子真说》第十一篇—专气致柔(二) 隐谦师言授曰:因此,这里透露出太极哲学的一落三见,三三九变的哲学观。也就是说,有极境界也可以分得出三种境界来。气,水和土。阳气是生机,所以是有极境界的无极,水可化成汽,可凝结成冰。即是可以返无极,入有极。所以水是有极境界的太极。而土则是有极境界的有极。土承载着水,水承载着阳气。这便是构成有极境界,物界的根本。有极境界是太极境界所生,所以当有极境界
    vvtinger 8-23
  • 0
    周隐谦先生著作《老子真说》第十篇—功成身退(二) 隐谦师言之曰:你们还记得我在上善若水的境界如何解释水的形成的吗?水是由阳气所处在混元境界的自转产生引力场,使得水汽聚集而成。而水又代表着质界,因为水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物带来了生命。可以说没有水的物均是死的,只会是风化,成为一把尘土。所以说到最后,阳气决定着水是得还是失,是化为水汽还是凝聚成水液,或者结冻成冰。这么说是要告诉你们,若人处在阳的境
    vvtinger 8-19
  • 0
    周隐谦先生著作《老子真说》第十篇—功成身退(一) 弟子云柱问曰:师父,这一章是道德经的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似乎比较容易理解。 隐谦师言问曰:噢!你何有此言? 弟子云柱答曰:因为这一章虽然有五句,不过道理确实贯通为一的。基本就是在讲有极境界的道理。 隐谦师言答曰:有点对。你可以就你的领悟发表一下见解。 弟子云柱答
    vvtinger 8-19
  • 0
    太乙救苦天尊宝诰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 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 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 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原始。 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 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随即赴感,誓愿无边。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十方化号,普渡众生, 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青玄九阳上帝
    天符一出 12-10
  • 0
    http://blog.sina.com.cn/u/2781523142
    天符一出 11-21
  • 0
    太乙课堂群10月18日,云辈弟子们齐聚课堂 ,听先生讲解万金不传的--《太乙宗华旨》。先生观点独到,全新的视角前后四小时不间断,精彩绝伦,意犹未尽。这些东西我真是闻所未闻的,听完豁然开朗,我想这就是大道至简吧。徒儿愚钝,虽然听得开心听得懂,但是完全不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那种豁然开朗和满心欢喜的感觉,当时完全沉浸在先生精彩的讲解和比喻中,而不知那白话文需要用自己的理解翻译过来。不过,我会努力的。 吕祖说:自然
    天符一出 11-17
  • 0
    吕祖说:天地看人,好像朝生暮死的小虫子;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们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惟有人类的元神真性(天性神火),能够超越悠久的元会年代,更长期的存在着。但人们的精和气,却随着天地而腐朽败坏,仍然不能持久。好在还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谓「无极」;天地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因此,学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护住,就可以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过,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目
    天符一出 11-15
  • 0
    吕洞宾说:自然,就是道(天体运行的轨迹)。道没有名义,没有形像;仅仅是人的一个天性和一个元神(后天体现的天性)而已。性(先天之光)命(后天之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寄托在两眼上。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传授一代,成功一代,自从太上老君点化东华上帝,一直递传到我吕洞宾,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很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其实是衰,衰在心传
  • 0
    吕祖说,自然就是道,而道就是天体运行的轨迹!犹如水运行的轨迹是一样的。道没有具体的形状和图像,不属于物质世界,它包括天性和元神,天性寄于乾,元神存于心,二者皆看不见,摸不到。人的天性寄于天光,也看不到,摸不到,只寄存在人的双目。古时候传丹修道的人,都是口口相传,一传一,很机密,只是让这些丹道传给德高之人。自从太上点化东华递传岩以来,以及到了后来南北分成了两宗,全真修道可谓到了鼎盛时期,鼎盛的是修道
  • 0
    随先生周隐谦修禅记(三) 今天是我成为太乙门云璃子的一天,以前古人说的师父如父是没有错的。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且为你的生命命名。那么师父是给了你灵魂和智慧,并且也给你的灵魂命名。这么说来,我的灵魂名字应该叫做云璃子才对。好符合灵魂的名称!昨晚是我听先生教学的第一节课。也让我感受到了先生教学的独特之处,及大道至简的学习。简直就是单刀直入,一刀封喉的教学办法,真不愧是明师。这说明我拜师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天符一出 10-22
  • 0
    二:两仪气场说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这就是解释天地万物和人在其中地位的科学。其实这个智慧就在这里,一直都在这里。只不过没人去证悟它的存在。简简单单的看一眼天,看一眼地或者看一眼地球仪这都是道,都是智慧。根据上面的太极学论述的三界哲学观,我们可以延伸解释得了我们有界的很多事情。根据三界哲学观可知,我们处在的有极境界实际上就是质界,而太极境界实际上就是气界,无极境界则为空界。在这
  • 0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顺应自然之道体,惟道是从。从其自然,从其道法,无中生,有无中演,有中出,自知自觉,涵养其空。道行三界,无极无界虚无一体,无气无形。太极有无界有气无形。有极有界有气有形。恍者,心光,神也。惚者飘忽也。道之为物
  • 0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 (è),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抱清鼎之气,守太极玄枢,独之关窍,与外
  • 0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心藏神,神为圣。肾藏精,精为智。肝藏魂,魂为仁。肺藏魄,魄为义。脾藏气,气为利。五脏透窍,内真而外假,闭关绝弃,阴气不入,是以诸气化醇,血营流行周身。故得民利百倍,复得孝慈,盗贼无有。此三者实为三界之道而内蕴五行。文者天地万物信息之象。是人身三界五窍,万物假象而虚中不
  • 0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上古修道善者,微之无为,妙之入道,玄之行道,通之达道,故不可识。识之不入其道。吕祖言:微者,道之幽深。妙者,道之精粹。玄者,道之难穷。通者,道之广博。正是斯理。道
  • 0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曰色,听之曰音,搏之曰力。道本不可见,故色不可求。道本不可闻,故声不可求。道不可得,故力不可求。色声力求乃有极质求,求之不得,
  • 0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荣宠与耻辱,有极道见,阴阳对待,万物如斯。守惊一心,明大患在身。我性本无极来,我心本太极转,我身从有极出。有极质界,阴阳对待,五行运转,自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而好求真善美,撇弃假恶丑。宠辱若惊,心
  • 0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色者有极之无界,无气无形乎。音者有极之有无界,有气无形乎。味者有极之有界,有气有形乎。凡有极境界,皆落阴质,是以对待以观,阴阳成道。人自一点天性来,圆坨坨光灼灼得凡胎而出,本来一真。外著五色则阴气入窍而阻我性光,是以天目闭而凡目开,谓之盲。外著五音则扰我天心而生千万
  • 0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界之道,阴阳为见。阴静则阳动,阳静则阴动。阴静阳动阴也动,阳静阴动阳亦动。入境不动出境动,太极运气天地无静,有无界中阴阳不分。是以谓阴阳一体而两用,有阴阳之道而无阴阳之别。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阴非是阳,阳非是阴。阴阳对待,观之于运气,体
  • 0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营者血也,医言营血,藏于肝魂。故言营为魂,载营魄抱一者,是魂魄相依,真气内成,性光得照而返其太无之始。魄藏于肺气,魂藏于肝血,气血不离,气动血行,是以魂魄无所离。有极之质不离则太极之道不失,故曰一身气
  • 0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之有为,进之必盈,有界之道可得矣。道本无量,无数亦无名,无术亦无用。数须得盈而道不见长,不如返求本源,本我之道,故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有界之数,盈满而揣,阴阳立极而至极之锐,于道立心,实不可长久。犹如金玉满堂,莫能长守而不败。富贵而娇满,自埋其失因。以其处有界之道。有极有界,阴
  • 0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为有界落质,而是无心之物。育万物生机而不争,处众人所恶而破有界阴阳之别,是为阴阳合一而破其有极之境,对待之观,故几近于道。道者落有极即阴阳,对立而分,互为消长。万物皆上生,独水善而下流。人身本为水造,周身血脉皆河流。故人得道者多,与水皆近道。唯人是有心之物,故而须
  • 0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天地有极,阴阳为道,以其处有为之境而得无为而生。自生者,有为也。不自生者,无为也。天地有极得太极演化而生,其不自为,是以不自生,故能得长生。圣人体天地而修己身,先修真身而后养凡身,本乎先太极后无极,先气后形之道。阴阳乎!外之凡身而存我之真身。以其无为之私。天地无私则天地开,
  • 0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行三界,谷曰有界有质,是以有生有死。不死者,脱其有极有界而返太极有无界,方可有生无死,先天混元一气。太极之界,实乃枢门,谓之玄牝。玄牝之门,乃太极之境,天地者有极之境而阴阳道立。凡道之所由来,皆为无极无中生,太极有中演,有极有中出。故可谓玄牝之门乃天地之根。吕祖言:此句是体道之实,知道之微,用道之妙,登道之岸,从虚而入,
  • 0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有极之境,阴阳为道,化生流行,天地得先天混沌之性,存而不知其身,至高至厚,恩泽布施于万物,而无仁心。不仁者,以质界万物,本以天运太和,阴阳行道而化育中气生机。此乃道之本源,流行之律,化生之规。非天地有其仁心而感生,乃大道无为而不仁。此之不仁,正是至仁。以万物执天之道,
  • 0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入有界而阴阳化,对待成。乾坤冲虚,中气生机。其用者,万物之生乎。无生何以言其用。是以曰:道冲而用之。然道入有界,物生对待,阴阳为性,消长盈虚,流行之律。或字,不定也。是为质界万物生衰老死数之所变。故曰或不盈。万物宗之于气机,道之于阴阳。为乾坤交泰而生得元阳之气,涵而存乎天地,育乎生发万
  • 0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人落有界,有形有象,自必阴阳生而对待成。后天六根而知识见,见人相,自必有我相,我相始而恋生惜命,惜自必爱我,而执我相,欲望生矣!无对待之证,便无从反证自我,而无
  • 0
    题记:古语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身有界,必落对待,对道而指,凡名皆为假名,凡言皆为强言。天地本是无道,万物亦无理,道因人见,理因知而识。故凡诸事理物情,无不各各成对待,无不以阴阳。是故《易经》类象于天地,明幽显之情,而为群经之首。创华夏五千年文明。而《道德经》乃老子言悟证返本,自然无为之。人欲悟道,必先破对待,出有界而归有无界,返本无界。吕纯阳得道返本,而再入有界,留下《吕祖秘注道
  • 0
    君主可以咨询的事情包括天上,地下,人间。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前后,凡是不清楚的地方都要了解清楚。这里是讲“多方咨询”。 心是人的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人的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惩罚。君主要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能够很好地重用这些臣民,很好地掌握他们,就是遵循客观的规律,所以才能长久。这里是讲“循规蹈矩。” 君主必须广
  • 0
    第十二篇译文【周隐谦】: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安详,从容,正直,沉静,那么他所管理的组织就会得到很多受益。他愿意给予别人,而自己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的面对天下纷争。这里是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够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够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广博。君主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君主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君主如果
  • 0
    第十一篇译文【周隐谦】: 凡是替人决断的事情,一定要根据那人心里存在的疑虑来作为出发点。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祸患和被欺骗诱惑的事。并且希望最终能排除疑惑。在替人做决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那人的利益,没有利的话,他就不会接受。任何决断本来都应有利于对方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因素,那么对方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相应疏远。所以,在决策时,注意不要让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 0
    鬼谷子·谋篇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
  • 0
    第八篇译文【周隐谦】: 所谓的摩者,是揣术的具体道术。“内符”是就是内部的真实情况,即是揣的具体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的道理,隐而不见故需要用“摩术”去适当的探测,投其所好,其内情就会通过外部现象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若要表现在外部,就必然会有相对应的外在有为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后,要选择适当的机会离开对方,把自己的动机
  • 0
    鬼谷子·摩篇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 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 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 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 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
  • 0
    故谋划国家大事者,应当先详细权量国家之力及国中国外各种势力,游说他们,先要全面揣测一下所要游说国家君主的想法,然后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游说时就有所侧重了。 所有的思维,计谋和道术都从这里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问题和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能将此术用好,可以尊敬他们,也可以轻视他们,可以给他们施利,也可以对他们行害,可以成全他们利益,也可以败坏他们名声。这些使用的办法都离不
  • 0
    第七篇译文【周隐谦】: 古代善于驾御天下者,必然先平衡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各种诸侯的具体实情。如果对各个权势分析不全面,不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 那什么是量权呢?量权就是数理,就是讲求数的阴阳变化和运用。量权的本意就是测量尺寸的大小,谋划数量的多少,考量财货的有无,估计人口的多少,贫富,什么多余,什么缺少,以及达到什么程度。分辨地形好坏
  • 0
    鬼谷子·揣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 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
  • 0
    第五篇【周隐谦】: 凡揣度之术,测量人的能力和才干,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各处的人才为我所用,成就一番大事,造就霸业。如此,必先要考察彼此之间的相
  • 0
    如果要运用飞钳之术,用之于天下,或辅助君主治理天下。必须要揣度要君王和对象的权谋才能,观察天时盛衰之变化,掌握山川地理广阔狭窄,险阻难易,以
  • 0
    鬼谷子·飞箝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 之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