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索吧
关注: 5 贴子: 47

  • 目录:
  • 学校话题
  • 0
    说明她没有真正的掌握,思维水平不行。 我觉得暂缓了,因为教下去效率低,就好像双生子爬楼。 平时的计算也停了,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不影响思维题就可以了。 周末不再加数学内容,仅在假期维持和倍差倍问题的练习。 编程10个动画视频,能掌握多少算多少,暑假去夏令营的计划取消。
  • 0
    涉及“一半”的题型经常把孩子弄晕了,所以用一个标准线段来分析。 |————|——|———-| 左边是剩下的,右边是用掉的。中间两条竖线,一个表示一半,一个表示实际用掉了多少的位置。 用得多于一半,则右侧线是一半,一半是剩余加上多用的部分。 用的少于一半,则左侧线是一半,一半是剩余减去多用部分。
  • 0
    讨论小学该不该学奥数的时候,各大主播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没有明确自己说的奥数是什么。 学而思大白本创新篇里面的一些题,我确实不想给孩子做,这么绕有意思吗?这种可以归结为不适合大多数孩子学的奥数。 辅导班那种一大堆课题掺合着脑筋急转弯的,虽然挂着奥数班的名。这种属于学了没多大用处的奥数。 重点关联的课题深入学习,从举一反三贯穿各年级到希望杯的,可以达到学习效果,但是几乎没人这么教。因为现在的
  • 0
    一年来,从辅导开始,上升到战略思维,再上升到思想观念,最终回归本源。 大乘渡人,小乘渡己。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成年累月形成的东西不会在几声呼唤中改变,尽管可能你说出的话多么睿智,凝结了你无数的智慧。 渡人难,你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本源的事情做起。
  • 0
    家长喜欢找名师教孩子,其实名师并不知道该怎么教。 名师的经验是在学校积累的,他可能比孩子的老师水平高,但是他们教的是一样的东西,而且名师显然授课时间短很多。 家庭教育是以能力的培养为主的,中英文阅读,数学思维训练。 名师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甚至在认知上都不足,会给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
  • 2
    当前的小学教育,家校配合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之前并没有特别去总结这个事,只是在做而已。最近,大妞四年级到五上的数学老师因为工作安排去带其他班级了,大妞也在数学竞赛班选拔考试中得了年级前几名,一年半的合作算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段令人怀念的时光,自然会引起深刻的反思。 “扬长补短”,老师的主要工作是补短,家长的主要工作是扬长。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成语,本应是取长补短,但是这里用扬长比较合适。家庭教
  • 3
    探索缘起于迷惑,看到周围那么多迷茫的家长,用补习班填满孩子的时间,浪费着比时间更宝贵的有限的专注度,我觉得这个探索太有必要了。 我是两个女儿的父亲,探索的起步,是两年前开始教大妞的三年级奥数开始,于疫情停课期间的四年级奥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获得了大量心得。大妞现在已经超越了小奥,去学信息学竞赛了。二年级的小妞,一个学期学完了三个学期的计算和应用,目前正式开始学习奥数了。 除了周末的一小时外教
    ruohu2016 2-25
  • 5
    寒假的计划是三年级奥数基础,通过有余除法及其两个分支,周期问题(浅),和倍差倍(深),训练孩子掌握原理,熟悉工具(线段),深度思考。 三年级内容不多,但是是四年级展开奥数课目学习的基础,培养孩子从题目中总结原理,掌握学习方法。 目前进入3天的文字应用题训练(倍数问题),之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进入和倍差倍问题的学习。
    ruohu2016 2-25
  • 1
    大妞终于想明白了二次相遇,数字贵在悟,不然怎么教都没用。肯定她的进步,但是也觉得一定量的刷题还是有用的,关键是掌握她的具体情况,已经悟到了,就及时更换题型。以后每个周末保持刷行程问题。 小妞在和倍一阶的考察中四题全对通过了,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理。进入差倍一阶的学习。这个学期都用来一阶一阶地磨练,直到深入理解深入思考的层次。
    ruohu2016 2-25
  • 1
    昨天中午与一同学夫妇及一帮教育界的朋友小聚,同学太太为孩子小升初的事忧心忡忡,之前多次开导,效果甚微。 席间,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给孩子找个好老师、好学校。现在绝大部分的家长是在后面一点上发力,殊不知好老师、好学校是和好孩子匹配的,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孩子就算给你顶级名师和顶级名校又有何用呢? 那什么是孩子的核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是三点:良好的学
  • 0
    有一定的进步,有思维推理,但还是不够完善,有些问题需要点拨。 二年级到这个水平已经可以了,还是要多做训练。 明天开始计算强化。
  • 0
    只要求分数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分数不一定能体现出能力。 计算,思维,两种能力具备了,就可以要求分数了,只接受满分。
  • 0
    其实专注于一种兴趣是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魔方可以一阶一阶地升上去,需要掌握很多方法和口诀。 但是我在想,类似于这种间接的学习,是不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呢? 确实,兴趣会带来专注度,理论上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兴趣往往缺乏延伸性,而且魔方也并不是智力游戏,并不能提升思维分析能力。 困惑🀄️。
  • 0
    今天一个朋友来家里喝茶,谈到孩子的教育,说是不给孩子压力。 他是送初三的女儿去补课之后来我家的,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一直上到12点。他估计七点就起床了,在这一个寒假期间的周六,如此辛苦为什么? 孩子从小不重视积累,不抓教育,不给压力,到面临中考的时候,压力就一起到来了。而且,效果未必好。
  • 0
    战略要靠战术去实现,战术要靠执行力去实现。 执行力来自对指挥官的信任和服从。 只有对亲爹亲妈才做得到。 所以,教别人的孩子真是不明智的。
  • 0
    如果你除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外什么都不懂的话,有什么理由让孩子出色呢? 以分数判定孩子的进步,以分数判定老师的好坏,那就活该你的孩子去承担后果了。 五年级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年级,后面除了小数计算好分数计算,多数都是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这时候需要做的是要把小学的底层内容加强,让孩子将来能更好的面对初中的理科学习。一个是计算,一个是思维。思维主要是围绕三四年级的奥数。 老师花时间花精力,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一些
  • 1
    中文的“时间”概念确实很不清楚。比如你可以说现在的时间是九点半,也可以说我没有时间。既可以表达时刻,也可以表达时长。 所以当八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时间的时候,确实容易出现理解上的混乱。 所以,首先抛弃的是时间这个含糊不清的词,代之以时刻和时长两个清晰的概念。当然,孩子一下子接受这两个新定义的词汇并不容易,而且还要面对题目中出现的时间这个词。 用一个时间轴线段来表示,各个段点表示时刻,段点之间的长度来表示时
  • 0
    亲爱的小学数学探索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shufu1029”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shufu1029,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
    愿意花时间陪孩子,愿意给孩子花钱,但是就是自己不学习。 对孩子学习的评价严重依赖分数,笃信题海战术。 这样的孩子,能力培养不足,思维浅。 在有奥数的学校基本上四年级被一波流甩下,不过还有补救机会。如果是公立学校大纲教学,到小学毕业看不出来,到初二被甩下,已经无解。
  • 1
    当孩子面对一道文字题无从下手时,建模就很重要了,首先让孩子确认这是哪一类问题,再根据模型去解决。 比如有余除法,逆运算是乘加或者乘减。确定问题内容所对应的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来解题。
  • 0
    三四年级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五年级的孩子,要开始让她自己总结原理,并通过做题去完善自己的总结。
  • 0
    除了乘法口诀,不要背任何东西。 考试中最忌讳记忆比思维先到,凭做过的题的记忆答题,很可能落入小圈套。 平时做题要关注题目背后的原理,忘掉题目本身。 正如诵读佛经并不能成佛一样,刷题本身并不能成就数学思维,首先要明确磨练的目的,磨练才有意义。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提高解题方法的熟练度,才是刷题的目的。
  • 0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该不该学奥数的观点之争了。 如果只是学几个套路,那确实学不学差不多。 小奥的核心是,学会通过图线辅助思维的解题方式。 通过对一些股价课题的深度学习,了解应该怎样去学好一个课题,并通过做题去熟练掌握,并且通过做题去总结知识点。 总说方法,这就是方法,让孩子掌握如何去学的方法。 所谓的授人以渔。
  • 1
    大妞的计算一直不好,我在三年级的时候把她归于文科生,觉得她天生数感弱。不过她四年级开始思维小爆发,变成了奥数小达人,同时计算居然也没问题了。 但是,五年级开始的小数乘法,让她连续两次考试都因为计算扣了不少分,老师反馈到我这里,我也问了一些重教育的朋友,到底有没必要去解决这个用计算器就能解决的问题。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决定要解决。 十一将至,网购了四则运算的练习册,也下载了相应的APP。按照习惯,还是我自己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小学数学探索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