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 58,775 贴子: 1,729,745

这里有胡同上空的鸽哨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2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品幸福250原车风挡,头前儿解库房那儿嗬儿砸了几十年窑儿这两天儿刚给翻腾出好介。
    灰原哀 01:08
  • 2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能吃洋槐,只能吃洋槐 只能吃洋槐。 小时候爬到树上吃新鲜的。现在除非你住的地方,自然环境极佳。否则不建议再尝试。 除了极其偏僻的地方,几乎都打过药。 拿回家蒸窝头,包包子,吃个新鲜野趣。 好吃吗?实话说--不好吃,只是当年粮食精贵,才打野菜,野花的主义。 自己懒得摘,可以网购,也给贫困地区的人赚点小钱的机会。
    灰原哀 01:08
  • 20
    我前些日子偶然在百度上看到的短视频,说使馆区有一家俄餐厅,一顿饭一般只需花四五十块就够了,最多不超过100。谁知道在哪儿?
  • 22
    我小时候放学骑车就会路过东华门夜市,褡裢火烧,鱼圆汤,炸蛋盒,冰镇桂花紫米粥,还有朋友记得吗
    arcane▿ 6-1
  • 22
    北京现在都一百五壹斤了河间老家九十壹斤,小区门口一家火烧夹焖子八块钱一个河间老家集上才两块钱一个。今年清明节回河间老家看见兴村大集一专卖熟驴肉马肉的小贩,熟驴肉八十壹斤熟马肉三十八壹斤,买了五十块钱马肉下酒味道也不错感觉好像貌似有点不如驴肉紧实,河间老家亲戚比较喜欢驴肉不怎么喜欢马肉我吃着还可以
  • 4
    现在看来动漫作品很难有超越一休的 很多事物或许并不是越发展越好 从2d到3d的进程中可以感受到,3d的整体效果与乐趣或许不如2d 因此不必盲目相信“ 技术的更新换代就是好的”这一理论是重要的 技术只是展示出了不同的形式而已 很多领域没有冷静的思考容易被不同的理论带入偏途,很多事情有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做的全是无用功,根源为没有真正了解
  • 421
    准备过年去北京旅游,但是网上的形形色色的铜锅涮肉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个。 有没有北京人给我推荐几家啊,跪求 别的苍蝇馆子也可以推荐几个#北京餐馆##北京#
  • 0
    从小到大,咱北京人的老妈妈令,春不让早脱(春捂),入冬,秋裤甚至绒裤都上身了。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睡觉那里都可以露着,唯独肚子必须盖着,否则一样容易着凉。 对应的还非常容易上火。不管什么毛病,看看眼底和舌苔,如果发红,定然就是上火了。 上火就得去火,除了多喝水,火大的话,就得吃药,牛黄解毒几丸下去,拉出来就好了。 后来,南方的苦瓜被引入京城。这东西北京农家其实也种,但纯粹种着玩,苦瓜老了之后,裂开之后
    jk2326 6-1
  • 31
    丰台五里店2010年以前,站街场所。现在平房都盖小楼出租,也没人管。天天堵车,脏乱差,北京耻辱~
  • 14
  • 11
    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老年间,到了暑月三伏,哪怕皇上爷也得和老百姓一起受着,最多把冬天存的冰拿出来降降温。 或者到承德去避暑。 直到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凯利,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系统。最初也不是为了家庭设计, 纯粹的工业用途 进入家庭是20年后的1920年,价格要600美金,折合现在的钱,起码要加个零。当时用得起的人家,非富则贵。 至于进入中国更晚,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咱北京最早安装空调的,是
  • 36
    媲美英国下午茶和法意午后咖啡
  • 10
    这天儿真是大雨雹子无征兆说来就来了,
  • 74
    我就见过骑老虎,骑麒麟的,还有其他的坐骑吗?背旗儿也是四个,前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令旗?都想不起来了。@断雁西风🍗🍺 @花四宝 @😄春来草自青😄 @老四bj👀 @宣武故事多
  • 10
    不管大教还是贵教, 牛肉都属于硬菜 洋人对牛肉更加重视,如果平常日子,下班老婆告诉自己,今天晚上吃煎牛排,那肯定是有什么好事降临了。 还把牛肉按部位细化,命名,诸如菲力,西冷之类。去馆子吃一顿这些高级肉,巴掌大一块儿,简单煎一煎, 随便调个酱汁,就敢收你几百块美金。别嫌贵,没预定还吃不到。 咱老北京汉民没那么讲究。酱着吃,用牛腱子。炖着吃用牛腩。 至于其他高级部分,小时候从来没见过,也不知道卖给谁,到了谁
    老四bj 5-30
  • 4
    前几天我在网上买了几斤广东茂名的荔枝,看着青红相间的,个儿不大。味道也有鲜味,但鲜味不浓,酸味占的比例大。总觉得味比较淡。 荔枝是不是要到6月才好吃?
  • 17
    80后什刹海土著一枚,这才是我记忆中儿时的什刹海
  • 3
    不是喝汤的锅,而是屠宰作坊, 但与猪市口不同。屠宰以后还负责加工。 老电影「骆驼祥子」里四爷说的汤锅上就是指这种作坊。 汤锅牲畜的来源不限,除了骆驼,猪牛羊,马驴骡子,鸡鸭鹅什么都要 除了农民或者大车行淘汰的老病牲口之外,几乎不管什么来路一概都收。甚至有人以此销赃。反正做熟了,谁也看不出来。 开汤锅作坊讲究方位,所谓左青龙,右白虎。而白虎主管杀戮,所以院门一般都要选择在“白虎位” 家伙式是二口大锅,一煮一
    灰原哀 5-29
  • 7
    老年间这是一种“中档面食“ 比净面大窝头高级 又次于洋白面,富强粉。 用”二样面“制作,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所以蒸出来 白里透黄。 还要加上青红丝(腌制的陈皮)和糖精 样子比较体面,还有甜味。 之所以叫”丝糕“除了,掺了青红丝,恐怕是要撕(掰)着吃的意思。 这东西不就着菜也能吃,但如果你说它是“点心”吧,又多少有点亏心。 笔者小时候,经常拿菜汤泡着吃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存在
    灰原哀 5-29
  • 16
    西部半决赛前两场,大灰狼队把大金块队防得够呛,大灰狼队的防守可够厉害的! 这还是客场呐! 不过,最后大灰狼队能不能夺冠,现在还很难说。 其实湖人如果老范,老雷,老伍这三大防守悍将没受伤的话,大金块队还不一定打得过湖人呢,湖人就是点儿太背! 咪姆也被解雇了,太阳队的沃格尔也被解雇了。
  • 6
    社会发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鼓励更多关于此方面的创造,游乐设施丰富多彩,完善,社会生活遍布适当充足的乐趣.
  • 49
    珠市口影院(开明戏院)与中国饭店(旧址)
  • 27
    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家具有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单位主营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是中国专门拍摄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制片厂,《闪闪的红星》就是八一厂拍的
    arcane▿ 5-27
  • 22
    那时熟悉这种话听这种话说这种话的人现在起码50多岁以上了
  • 4
    以前北京东西南北都有娘娘庙,其中西直门北下关就有一个,这种娘娘庙通常是求子供奉碧霞,后来北下关娘娘庙拆了就剩个地名了。有个友谊食品二厂就在娘娘庙胡同,也没了,说说大家记忆中的北下关娘娘庙
    灰原哀 5-27
  • 7
    老年间,夏天最解暑的除了黑锛劲的大西瓜 就是心里美的水萝卜了。 现在前者早就绝迹,(据说博物馆还有种子),后者也多年未见了 这种萝卜的特点是红瓤,水头极大。而且有一定的医药功效 清代有诗赞云:“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 据说西红门外,由于临近河道,沙质土壤。地下水源清冽。所产水萝卜品质最佳,甚至一度获得御赐腰牌,专供 内廷。 小时候有专门穿胡同,卖萝卜的。按规矩要切十二块。甜口微辣。 买萝卜
  • 27
    要说北京人从外地引进的早点中 最遭原产地诟病的,恐怕就是煎饼果子了。 郭德纲在相声里不止一次的讽刺过北京的煎饼果子。 尽管实话说,这玩意其实也不是天津人的发明,普遍认为来自山东。 煎饼摊子何时出现在街面上,具体时间忘记了。肯定是改开之后,出现了个体户。 国营早点,当年没人卖这个 北京人喜欢新鲜事物,这东西初来颇受欢迎,除了方便快捷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每套煎饼都包含一个鸡蛋。而当年鸡蛋是凭本供应的,
    灰原哀 5-26
  • 6
    刷小红书刷到北京土著征婚贴,底下有个评论,50万土著和500万外地人,选哪个。
  • 6
    我操就是这个味儿嘿!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国营副食店胡同儿里头的合作社豆制品柜台卖的内个素虾条儿内味儿一模一样好介,记得小时候儿从懂人事儿起多暂家来客人或老家儿喝酒唔的饭桌儿上甭管有什么荤的素的都不许往桌儿前凑合,虽然穷但这是内前儿孩子们起码的规矩。
  • 8
    冲了一杯还是内个味儿好介“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1984年进入中国,1997年改名儿。在而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百年品牌隐入历史尘烟。想来人生亦何尝不过如此,可悲可叹,也罢!而今觉得妓个儿老啦,好不央儿的总想翻腾头前儿的内些个鸡零狗碎儿。
  • 5
    六几年出生的比我小二三岁朝外地区的上面有个哥哥,70年代那时就爱拉着我出去和他去玩去逛,去过河西附近今雅宝路,可我那时就愿家里玩养鸟玩特别不愿意出去玩无奈纪文老是一心拉着我和他一起出去玩,记忆里记文人不错对我挺好不知近况如何,刚刚喝完酒一些往事浮现回想起来了
  • 32
    这是一部上海电影制片厂,81年拍摄的北京题材的老电影 为什么上影厂拍摄北京题材,因为当年有电影制作经验的城市不多。按题材划分,基本全国的电影都被几个大电影厂包办了。长春厂主要拍摄一些工业题材,上影厂主要是城市,或者城市近郊题材。八一厂不用问,一看片头就知道是打仗的。 这部车水马龙,是反映为了当时确保首都蔬菜供应以及环境卫生,北京有关部门决定禁止马车进城,改为汽车运输 当年算是“新生事物”,产生的矛盾和观
  • 60
    我出生时小营环岛已经拆了 想看看哪位大神有没有小营环岛的照片 说李自成雕像一开始就在那里。估计没有人有,要是有就放张看看 谢谢
    道猫 5-24
  • 14
    现在人们普遍吃的肉食来源,不外就是猪牛羊,加鸭鹅。 早年间还是有一些稀罕肉食的。 骆驼肉 北京虽然不是沙漠,老年间,骆驼却是随处可见的动物,甚至比牛马更多。 但少有咱北京人吃骆驼肉的记载。 驼峰虽然被捧为陆八珍之一。也没见哪个美食大家记述过其味道。 除了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还要指望它干活儿,轻易不吃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这东西真心的不好吃。 拿猪来比,驼峰几乎就是一块猪板油。尽管小时候讹传,里面是骆驼
  • 20
    钟一 5-24
  • 13
    在豆腐发明之前,人们对黄豆并没有什么好的做法。 要么煮着吃,要么简单炒一炒。 不好吃,不易消化,还容易“产气” 豆腐的发明,一般认为是淮南王刘安。 有二种说法,一是为了尽孝,因为其母嗜食黄豆,后来因为岁数大了,牙口变弱,咬不动了。儿子为了尽孝。所以发明了豆腐。 另一种说法,刘安热衷方术,为了培养丹苗,无意间发明了豆腐。 笔者倾向于后者。王爷的老娘,何等富贵?什么吃不着,干嘛喜欢嚼黄豆。 但总而言之,这个发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老北京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