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吧
关注: 795 贴子: 7,485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4
    史记上说赵国是中了秦诱敌之计,一路追击秦军至秦壁然后被围困的。首先1.秦赵之间有一条丹水河,主动攻打赵括然后诈败引诱赵追击实际战场根本无法实行。一条丹水旡论秦还是赵大军都需要大量时间渡河,怎么追击?秦怎么撤退?2.赵括追击秦军直接攻秦壁也没法解释合理性。双方对峙数年,营寨都修在山上,坚固异常。赵军追击秦军根本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而且秦壁也是大军驻守,直接进攻和送死没区别。3大军追击秦军不可能携带多少粮草
  • 141
    我是第一次来这个贴吧,我在网上想找纸上谈兵的典故,直接就引到这里了。 我不明白,赵括为什么值得翻案吗? 在吧里有很多人说,成败论英雄,赵括之所以被评价的这么惨是因为失败了。但历史上失败的人但评价很正面的人很多,比如关羽,项羽,李广,李密,杨家将,文天祥,诸葛亮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人都是有着光辉事迹的,都有着不寻常的经历,虽然失败了,但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赵括有什么光辉事迹我是真没看出来。 如果成败
  • 9
    司马迁为什么黑赵括??为什么把整个长平之战风格带偏?如此惨烈的生死搏杀,被他黑成一个嘴炮自大轻敌,轻进被围最后全军覆灭的故事,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如此复杂的互相包围的局面,如此惨烈的搏杀,漫长的战局居然被黑的彻彻底底。司马迁的文学造诣让人叹服
  • 1
    赵奢、赵括父子,其实都是通一类人。他们都是勇于担当,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物。从他们靠谈兵获得统帅之位来说,赵奢、赵括论兵其实应该不相上下。从赵奢的‘两鼠斗于穴,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说,赵奢谈论军事,擅于偷换概念。把路远且狭的事实淡化了,转而强调统帅的决心及士兵的勇气。
    zhu小强 4-23
  • 2
    廉颇一败在败,无奈固守石长城,就是死地。赵国以全国之兵力给廉颇,就是和秦争夺上党的。当廉颇两败退守石长城时,争夺上党已经不可能了廉颇以丹水为界,四十余万大军固守石长城就是取死之道。论防守,兵力大多,后勤压力太大,赵国经济撑不住。论反击,有丹水阻挡,对面秦军也是高山上大军筑城防守。兵少了去就是送死。兵多了,有丹水阻碍,影响行军速度,且进攻路线单一,特别容易被秦军切断后路。(赵括就是这样被歼灭的)。所
    箫三郎 3-19
  • 0
    史记上有一段赵母与赵王的对话。讲赵奢与士兵同吃同住,得了赏赐也都分给手下土兵,而赵括不与士兵亲近,得了赏赐就拿回家。这一段是乎可以看出赵括是带过兵的。另外赵奢是马服君,是有自己封地的。肯定有一定数量的私兵。所以赵括肯定有自己的私人部队,也在赵王手下领过兵。
    箫三郎 3-14
  • 73
    连麦丘都打不下来的廉颇,也能称名将?廉颇是真正的庸才,屡次败给秦国,靠着蔺相如推荐,才让他长平领兵。廉颇不敢迎头痛击王齕,也不敢侧击白起,一味龟缩防守,失去先机。结果守也守不住,25万人就像纸糊的,被秦军摧枯拉朽,防线尽失,损失7员大将,近10万人马!眼看白起要夹攻过来,赵军将全军覆没。赵国只能马上换将。赵括一来,重整军纪,士气大振,首战击败王齕,白起顾不上抄赵军后路,赶过来救王齕,50万秦军和不到20万赵军
    逮捕令1 2-16
  • 4
    一个合格的将领,最基础的难道不就是熟读兵书吗?这东西,是个老将,都能倒背如流吧,一个天赋异禀的统帅拥有极其可怕战场嗅觉,举世无双的一代名将,更是能做到绝地翻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如果廉颇的话,最差的结果是带着二十万回赵国,最差的结果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兵行险招也许有奇效,可是赵括作为四十万兵马的统帅,有考虑过险招的凶险吗?有留后手吗?有把赵军胡服骑射的优势发挥出来吗?这家伙都没有,然后你告诉我赵括
    太阴蔽日 12-14
  • 3
    首先,所谓长平赵军万人坑,是否埋的是赵军?从万人坑内骨骸的死亡原因来看,多种多样,有钝器、弓箭、刀剑、斩首等等,显然不是活埋的。 其次,所埋是否赵军呢?目前来说,还没有证明。单从年龄来说,内有众多少年骨骸,这更符合秦王征15岁以上少年,支援长平
    bydf2015 11-26
  • 12
    几成之战,白起逃跑 粟山之战,白起逃跑 长平之战三年,白起吓得不敢出窝
  • 13
    现在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发文替赵括洗白?赵括就是一平庸之辈,同等兵力几乎是1:1还能被人家打成围歼战,全灭。再看曹操,兵力比袁绍少5倍以上,照样拉长战线,屡次出骑兵攻击对方粮草,打爆袁绍。 像赵括这样上阵不看地理,打仗又无人和,还自己冲锋送人头,连累剩下的20多万将士。有何德何能??我家的英国短尾猫都能操作鼠标,圈起来⭕️全军出击武将出击,平A上去。 怎么滴? 赵括傻了2200多年,有些逗比觉得要为赵括鸣不平?秦桧都跪
  • 78
    我把有疑问的地方和大家说说,开阔下思路,希望文学素养高的兄弟能整理成章,更有说服力。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可谓一石三鸟,骂了小的,贬了老的,帮了好基友一把,劝赵王不要换将。个人觉的蔺相如对赵奢怨念有点深,两人都是从小人物发迹,都善辨。所谓同类相轻,临死都要咬一口。蔺相如的评价主要是劝赵王不要换将,非特意针对赵括。换谁都会被骂。二,赵母的论述就更扯了。十几年前的事都拿出来说,神神叨叨的,大预言术都出来了
    箫三郎 8-8
  • 95
    在下九论证明赵括完完全全纸上谈兵! 一:有人提,纸是某某年代的产物,纸上谈兵是后世人说的,在此我严肃的说一句,言过其实不堪重任这句可还行?你要咬文嚼字便去咬这几字! 还有人说赵括有点能力,并不是完全的**,这又是咬文嚼字,就好像一个熟读兵书又随父从今经历的人一无是处一样的伪命题。知道人尽可夫的典故吗?一个女人,丈夫和老爸掐架,这时候有人说老爸就一个老公可以再找,这多像现代的老婆老妈掉河里,然后有人说,
  • 2
    讲个笑话 其他将领的粉在为自己偶像辩解时会说自己偶像揍过谁,赵括的粉则会说自己的偶像挨过谁的揍
  • 29
    首先,长平之战之战只打了半年,这点毫无争议。有些人煞有介事滴说,有争议,打了三年,被问到证据呢,就拿不出来了。所以半年是毫无争议的。 第二,廉颇损失近一半赵军,马上被撤职查办,王齕秦军损失远比赵军少,这点也是毫无争议的,《史记》记载了廉颇损失惨重和撤职查办,无力反击的文字。 第三,赵括没有带援军去长平,这点也是毫无争议的,廉颇被打的很惨,是秦赵和谈时,王齕突然袭击,廉颇被撤职查办,到赵括走马上任,前
  • 16
    在百度新闻看了几条长平之战的新闻百家,要为赵括翻案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骗人的话、 1.长平之战消耗大。战了那么久,赵国无粮、秦军没事。妈的、到了中期、秦赵两国都在因为后勤不足希望战争早点结束,这些人是为什么视而不见? 2.廉颇与赵括能力问题。廉颇刚开始也打败、赵括不过是接手烂摊子。我只能说、人家2-3年没失败、你45天就完蛋了。交的时候破了口、拿好不到5秒掉地上碎了。手烂摊子烂? 这里面的问题其实很多、要写出来其实
    律世华 4-29
  • 4
    我觉得不应该给赵括翻案,因为毕竟赵括打了败仗,全军覆没,但是后人说他纸上谈兵肯定过分了,这个帽子可以摘掉。
    律世华 4-29
  • 63
    智略胸中百万篇,临兵献策艺更全。 风云际会争雄地,将帅争先尽力残。 困境撑军维月半,歼敌过万损八千。 苍天有意秦军胜,赵括无端锦上添。 (貌胜周瑜 智胜诸葛 武胜吕布 悲胜姜维)
    魂听风 2-27
  • 14
    如题: 白起的局面:手里有40万赵军,消耗战下无粮的赵国,替换了坚守3年的廉颇在赵王和赵国上下期待的目光中接管军队 赵括的局面:初出茅庐没打过战
  • 5
    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打仗不可能完全按兵法来。王齕二十几万大军,自以为是赵括军的两倍,结果被赵括军击败,并包围一部分军队。白起迅速从韩国赶来救援,白起自己去支援王齕本部,让王陵带兵守住太行径,司马梗带2万人按事先约定,去故关接受冯亭献关,5千人骑兵在小仓河谷接应。另有一部攻击赵括的包围圈,解救王齕被困部队。白起万万没想到,赵括的包围圈其实更大,居然把这支援军也围进去了。于是,近半秦军成了瓮中鳖,赵括
  • 75
    赵括无知,赵王昏庸。强大的赵国开始衰落
  • 7
    《长城长语录》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出自《史记》) ——这明显是白起夸大其词! ————————————————————
  • 91
    只是缺少经验而且太过自信. 第一场就对付战国名将白起,败是正常的. 只是,他没有第二场而已. 如果他再活多十年,可能就是战国最牛B的将军了.
  • 4
    为何重用赵括?这就要从其父赵奢说起。马服君赵奢,原本是个收税的官员,根本没有战争经验。秦军攻韩阏与,韩向赵求援。当时的赵王本意让廉颇带兵迎击秦军,结果廉颇不肯,说道路太远,狭窄又险峻,救不了。赵王又问乐乘,乐乘也说救不了。但这时候就这个没经验的文职官员赵奢自告奋勇,一套著名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说辞让赵王觉得他有点东西,决定让他试试。结果就这没打过仗的人出奇兵打得秦国几十万军队丢盔弃甲,死伤过半。赵
    cxwsxx 2-6
  • 19
    赵括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是却被后人称为纸上谈兵,在此为赵括平反。理由: 一白起也很欣赏赵括长平之战后白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可见白起是很欣赏赵括的 二赵括的战术
    cxwsxx 2-6
  • 0
    广西百色的任妈妈反映,孩子14岁了,上学期快结束时,死活不愿意去学校上学,连考试也不愿意参加。5月底开学后,家里每一个人都劝说她去上学,她都不去。她不想去上学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老师管的太严,作业太多,学的太累,记不住学的东西;二是要上学就回老家上。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是个贪玩的孩子,一让她上学,她就掉眼泪。家里人对她说了3个月让她上学,她就说:我不去。我感觉孩子是由于成绩差导致的厌学,那么,该怎
  • 0
    "学习这搜索✔✖50907076是微哦。 It was the second day of our summer holiday. I felt good. I felt I'm free. I had a lot of time to do things I like. My parents are in Beijing. So I live alone but I don't feel lonely. But I didn't do something special. I stayed at home and watched TV. Oh! I wrote an English daily composition. It was my homework. Today, I have slept for 14 hours. I thought I was very tired. It was time for dinner. I must go! I am very hungry."
  • 26
    有个问题:如果赵括真的那么厉害为什么秦国用反间计非选他呢?如果把廉颇调走换来个更厉害的岂不是更难取胜了?还是白起对自己的实力太有把握?
    sz30303 10-26
  • 1
    历史过去很长时间了,没必要非要去黑廉颇,黑赵括,在我看来,赵括实在是生不逢时,如果生于黄巾之乱时代,必然能建立一番功业。远古历史这种东西只能用作参考,作为论点去批评别人就大可不必了。秦始皇,千古一帝,这个被黑惨的例子还不够么(=_=) 总之了解就好,我们想深究也不会有结果,没必要。 从感性的角度看,赵括赵将军必然是形象上风流倜傥,军略上超过同辈,关系上也通透,不然是不可能给他这个统领如此规模军队的机会的吧
  • 0
    长平之战,就像是足球比赛,赵军就像是巴西队,秦军是王齕率领的德国队。廉颇教练指挥下的巴西队,接连吃到红牌,被罚下5名队员,包括守门员。德国队3比0领先。 领队赵王急忙撤掉廉颇,换上新锐教练赵括,赵括以6人应战,巴西队连扳三球。德国领队秦王见势不妙,立刻调来资深冠军教练白起,巴西与德国打的异常焦灼,巴西守门员受伤,但是比分8比5领先。 这时,秦王把所有的裁判都换成秦国人,连续3次黑哨,扳回3球,8比8平。 点球决胜
    正本清源 10-14
  • 3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
    正本清源 10-12
  • 0
    廉颇长平之战三年说不成立,没有史料依据。秦军出兵三年,那是隔断上党联络,廉颇并没有入驻长平。
  • 16
    一,纸上谈兵讲的是理论知识牛逼,换到现在就是攻略大神,随便游戏任意boss,都能说出打法。可是,电脑是死的,战例也是死的,古代历史很难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战例来。所以实际打仗更多的是玩家和玩家间的PK。什么消耗流暴击流……一物降一物,这个层次不再比拼攻略数据库了,而是拼灵活运用程度。魔兽开局,高手双线操控,目的是啥?骚扰对方经济!战阵之上,时机的把握,战术的运用各方面都极其重要,各位老吹赵括无非那么几点,没乱
  • 11
    架空构想:假如长平之战赵括换成项羽
  • 17
    这些为临时所看临时所想临时所画,以前我对这场战役没怎么了解,如果有不对地方请包涵,和点评 上图为最终决战时秦军的动作 注意: 1、此时被包围的三角区域内的赵国人已经超过40万 2、此时两翼和后方兵力的绝大部分已经集中到中路 上图为最终决战前赵括的兵力集中动作 注意: 1、此时该区域内已经囤够40万人坚持1个月的粮食 2、后方屯田部队开始往前调动 上图为赵括上任前几年的大致补给图 注意: 1、前线主力为大部分常操军和少量屯田军
  • 12
    在转帖之前我先说几句话,首先这是从赵奢吧转来的。我参看了很多贴,很多种说法,最终觉得这种评价对赵括这个人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历史。在这里发帖我
    蚊问了 5-11
  • 1
    李广首战杀了匈奴王?晁错《言兵事疏》记载? 李广是汉朝最著名的大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了数千年,连我们的课本里也有李将军的事迹,《李广射虎》等。李将军的武功武德天下无双。 由于李广的个人能力太强,往往忽略了他辉煌的战绩和强大的指挥能力,以至于现在有些人质疑李将军的战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李广是怎么样力挽狂澜,改变汉匈对战格局,重温李将军的丰功伟绩。 李广首次从军与匈奴作战,只有16岁左右,可以说是
  • 1
    至今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那个医知.生跟说我长不到170cm的嘴+脸,那个时候我仿佛晴天霹雳啊 ,我bà在旁边脸都绿了。 回去的路上那短道短的几里路感觉好长,
    nm6px4 5-8
  • 5
    王纥葬送三十万秦军,秦军被廉颇牢牢困死
  • 7
    但是,绝不适用于当时的赵括!
  • 6
    有个问题,作为守方的赵国,既然粮草不够,为何还要这么多兵力。如果秦军50万人,难道作为守方20万不够,一定要用40万?是因为赵国地形不好守?求大神解答。
    qes421 4-4
  • 34
    几之败 阙与覆没 躲廉颇避长平 邯郸惨败 等等
  • 0
    最佩服这个吧的人,赵括无敌,天下无双,战国四大名将算什么都是吹的,赵括是你祖宗?中国两千多年后言论自由就是为了培养各位吹逼的?还是说你比接近那个朝代的人更懂历史?还是你得智慧比俩千年来,都说赵括的人高?真是天才为国效力,不是天才跟平常人一样好好看史书好吗?未来的叫兽们。
    ly0920呐 3-27
  • 10
    从秦军占领上党,廉颇三月进长平,九月赵括身死,前后不过半年(《史记》记载)。 廉颇七月第二次诱杀秦军,秦军亡者众多,利用二堡,西壁垒,斩首秦国30尉。秦军立刻陷入死地。马上跑到赵国求郭太监解救秦军。
  • 352
    自古以来,赵括一直和一个成语紧密联系起来,这个成语是“纸上谈兵”!意思是赵括只会把兵书战策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零活应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由于赵括这个致命缺陷,自己战死不说,还连累了四十五万将士当了陪葬品,成为千古笑柄。 2200多年后,有一些人却对赵括大加赞赏和惋惜,说他是一代名将,是千古奇冤,要为赵括翻案。翻案的理由是:赵军只损失五万(廉颇为主将时损失三万,赵括只损失二万
  • 13
    谁在战场上赢过白起?没有,一个也没有,连打平的也没有,而且都是惨败,而且大多数情况都是白起以少胜多,杀神白起,是中国历史上应该可以进前三的统帅,长平之战,其实赵括对自己也有清楚的认识,他当初就说对手是当时的秦军主将王龁的话,他能赢,是白起的话,就麻烦了。 长平之战中赵括虽然有错,但将一切错误都归于他明显是不公平的。此战首先是赵国战略失误,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和综合实力远超自己的秦国单独对抗;如
  • 0
    我认为,赵括在军事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围困那么长时间,还能组织起突击冲锋是很厉害的。一般而言,一支队伍,百分之二十的人丧失战斗力后几乎很难再组织有效战斗了
    dlwinters 9-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千古神将

目录: 中国古代史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