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那点事儿吧
关注: 168 贴子: 266

服务于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和高中学生学习生物

  • 目录:
  • 个人贴吧
  • 0
    这里的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总光合吗?单位是不是应该也是g/(m2.年)?
  • 1
    核糖体存在于每个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虽然在不同生物体内其大小有别,但组织结构基本相同,而
    w562268256 12-6
  • 1
    研究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和影响数量变动的因素,特别是种群数量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有可能制定控制种群数量的措施,对种群数量变动进行预测预报,为生产服务。例如农业、林业害虫害兽的危害程度,动物保存和传播的人类疾病的流行强度,首先就决定于这些动物种群的密度。捞鱼量、毛皮兽产量的确定,野生的经济资源和珍贵动植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同样要研究这些动植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对其种群的数量变化做出预测,以此决定狩猎
    xinhe_1996 11-3
  • 3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是经过淋巴而进入
    xinhe_1996 11-3
  • 1
    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该酶能以R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按照RNA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这一过程与一般遗传信息流转录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转录,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叫做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后来发现逆转录酶不仅普遍存在于RNA病毒中,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和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中也有逆转录酶。 携带逆转录酶的病毒又称为逆转录病毒,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先以病毒RNA为模板靠逆转录酶催
    咋整啊 1-15
  • 1
    有没有专门微信群交流呢
    秦四哥 10-21
  • 1
    种群调节的机制问题是种群生态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使种群生态学家们着迷的研究课题。从研究动态来看,目前主要有两个主流:一是强调外因的作用,即天敌和区域性气候的作用;另一个强调内部因素的自我调节作用,主要集中在行为、遗传和生理调节。 (1)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气候学派 早期的气候学派主要观点是:①种群参数受气候因子的强烈影响;②种群的大发生与气象因子明显相关;③强调种群的波动,否认种群的稳定
    傲凡ing 2-4
  • 2
    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许多生物学家对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875年O.Hertwig在观察海胆卵的受精作用时,发现精核和卵核的融合,从而开创了实验细胞学这一领域。W.Flemming、E.von Beneden在动物方面和E.A.Strasburger在植物方面都对减数分裂和细胞的间接分裂进行了观察和详细的描述。1878年Schleicher把细胞的间接分裂称为核分裂,而1889年W.Flemming则将Remak在1841年观察鸡胚血细胞时发现的细胞直接分裂称为无丝分裂,将间接分裂或核分裂称
    秦四哥 12-26
  • 2
    @秦四哥 要是有的话就先谢谢了!
  • 0
    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一方面,许多物理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种群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自我调节而使种群保持平衡。 (1)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例如,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就大;反之,在密度小的种群中影响就小。又
    秦四哥 2-16
  • 0
    自然种群的种群数量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1)波动性,在每一段时间之间(年、季节、世代)种群数量都有所不同;(2)稳定性,尽管种群数量有这种波动,大部分种群不会无限制地增长或下降而发生灭绝,因此种群数量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对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波动。季节波动(消长)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
    秦四哥 2-16
  • 0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因素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决定种群繁殖特性(内禀增长率)的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影响种群动态的食物、天敌、气候等。 (1)内部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特征,是种群统计学的重要特征,它们影响着种群的动态。但是,每一个单独的特征都不能说明种群整体动态问题。 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不可能对种群始终有利或始终不利,而是在两个极端情
    秦四哥 2-16
  • 0
    逻辑斯蒂曲线说明种群实际增长受到环境阻力的限制,因此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值不是无限的,称为环境容纳量或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通常用K表示。 虽然K是一个最大值,但作为生物学参数,它是可以在一定程度突破的,并且可以随环境(特别是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当旅鼠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引起食物短缺和隐蔽条件恶化,此时K值变小,因此会有更多的旅鼠饿死、外迁或被捕食。当旅鼠数量因死亡率
    秦四哥 2-16
  • 0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增长很少符合“J”型增长,因为这些种群总是处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中。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种群增长并不是按几何级数无限增长的,即开始速度快,随后转慢直至停止增长。例如,在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开始它按几何级数增长,随后增长缓慢,直至稳定下来。这种增长曲线大致呈“S”型,这就是通称的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基础上的。 (1)假设有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
    秦四哥 2-16
  • 0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可称为与密度无关的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 与密度无关的增长又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相重叠,例如,一年生植物和许多一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一般用差分方程描述;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重叠(如人和多数兽类),其种群增长是连续的,可
    秦四哥 2-16
  • 1
    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胆碱能节前纤维支配,相当于一个交感神经节,而髓质细胞就相当于一个节后神经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前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髓质嗜铬细胞上的N型受体,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若交感神经兴奋时间较长,则合成儿茶酚胺所需要的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β 羟化酶等的活性均增强,从而促进儿
    5662smart 1-14
  • 0
    好久不见,进来看看,不知道四哥知不知道我是谁
    滚99999 5-30
  • 0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1)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
    秦四哥 3-1
  • 0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
    秦四哥 3-1
  • 0
    自2,4-D于1946年开始使用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除草剂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农田除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草剂之所以能起作用,在于它被植物的根、芽吸收后,能作用于特定位点,干扰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其起作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类。 (1)抑制光合作用 主要通过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等途径来抑制光合作用。
    秦四哥 3-1
  • 0
    乙烯利是液体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氯乙基膦酸。乙烯利在pH小于3的酸性水溶液中较为稳定,在pH大于4.1时分解。由于植物细胞的pH一般都大于4.1,乙烯利在被植物细胞吸收后,会水解释放出乙烯。
    秦四哥 3-1
  • 0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种子的休眠、萌发,根、茎、叶的生长与伸展,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与成熟等过程。这些生长发育过程,是植物的遗传程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启动、按顺序进行的。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通过激素加以调控。然而,植物的形态建成等过程,并不是某个激素独立进行调节的,而是多种营养代谢生理变化的综合产物。激素自身也是特定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也在陆续地合成、分解。 事
    秦四哥 3-1
  • 0
    表3-2 几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和生理作用
    秦四哥 3-1
  • 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有关原因课本和上述资料中已有详细介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在对向光性生长的植物器官向光和背光面生长素含量进行精确测定后,发现两侧并没有差别,如下表。 表3-1 IAA在向光和背光面的含量比较 因此,有人提出,是单侧光刺激导致生长抑制物质在向光一侧积累,从而造成植物向光性生长的。例如,引起萝卜下胚轴向光性的抑制物质可能是萝卜宁和萝卜胺,引起向日葵下
    秦四哥 3-1
  • 0
    苯乙酸又名苯醋酸,是合成青霉素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合成香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许多具有苯环的化合物,都具有和IAA类似的生理活性,PAA是其中的一种。 IBA的化学名称是3-吲哚基丁酸,在组培快速繁殖中,它的最普遍应用是代替IAA。IBA的分子结构与IAA非常相似,都有吲哚环,仅侧链的长度有所不同,它比IAA更稳定。IBA是一种广谱的吲哚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诱导许多植物生根,还可用于瓜果的座果,提高座果率。
    秦四哥 2-23
  • 0
    实验证明,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光是短波光,植物胚芽鞘中接受这种光刺激的受体是与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类似的物质。受体接受到单侧光刺激后,会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胚芽鞘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向光一侧带负电荷,背光一侧带正电荷。弱酸性的IAA阴离子带负电荷,因而会向背光一侧移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升高。
    秦四哥 2-23
  • 0
    在植物体内,IAA除以游离状态存在以外,还常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IAA可以和氨基酸、糖类、肌醇结合。结合态的IAA本身没有活性,当它们被水解时,即释放出游离态IAA。结合态IAA在种子等贮藏器官里较多。IAA可以通过酶促反应等而降解。通过吲哚乙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作用,IAA可以分解为CO2等物质。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水平可以通过合成、降解、运输、结合等途径来进行调节,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秦四哥 2-23
  • 0
    金丝雀草(Phalaris Canariensis),属于禾本科草属。一年生丛生草本。茎秆高度一般不超过1 m,栽培或逸生,生活周期类似于春小麦。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广布于中东、欧洲,在阿根廷、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是一种谷类作物,果实一般用做鸟食。
    秦四哥 2-23
  • 0
    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
    秦四哥 2-23
  • 0
    根据淋巴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大类。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T细胞是指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由于它在胸腺(thymus)微环境内分化成熟而得名。在血液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约占70%~80%,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反复循环,还可以停留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寿命较长,一般为数月,有的长达一年以上。T细胞被特异性的抗原物质激活后,进行增
    秦四哥 2-23
  • 0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DLE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SLE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功能相辅相成,保持功能上的平衡,但在某些外界或人体内部因素作用下,如病毒感染、日光曝晒、精神创伤、药物、妊娠等,
    秦四哥 2-23
  • 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
    秦四哥 2-22
  • 0
    药物依赖性是许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可分为两种: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是指长期使用药物后生理上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一旦断药,将发生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而精神依赖性是指心理上的不能自制的强烈用药欲望。毒品的成瘾性(addiction)过去指它的身体依赖性,近些年研究者普遍认为精神依赖性是使人们对药物成瘾的主要因素。 关于毒品成瘾的机理,多年
    秦四哥 2-22
  • 0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
    秦四哥 2-22
  • 0
    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受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又主要是通过神经及激素对肾处理水和电解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1)神经系统的作用 在身体多处(如口咽部)有感受局部失水的感受器,它们可以引起饮水行为;下丘脑外侧部有“饮水中枢”或称为“渴中枢”,此中枢兴奋可引起渴感,渴则思饮寻水,饮水后血浆渗透压回降,渴感消失。使“渴中枢”兴奋的主要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和血管紧张素
    秦四哥 2-22
  • 0
    模型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认识自然界中某一复杂的对象(如非常庞大的太阳系或非常微小的细胞),或事物发生的过程、规律等,用形象化的具体实物,或抽象的语言文字、图表、数学公式等对认识对象进行模拟或简化描述的一种方法。 模型的种类很多,一般所说的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细胞立体结构图,细胞膜结构的实物模型,就可以看做物理模型;用手电筒光照射旋转的乒乓球以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就是一种动态的物
    秦四哥 2-22
  • 0
    含氮激素主要与膜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主要与核受体结合,然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或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来起作用。 (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是由Sutherland等于1965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类激素的作用过程大致包括以下主要步骤:①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②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③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C促使ATP转变为cAMP。cAMP是第二信
    秦四哥 2-22
  • 0
    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除了教材中介绍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这些激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对血糖水平的调节。其中,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他的激素则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1)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作用、抑制糖原的合成等,因此,它的作用效果是使血糖含量升高。 (2)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由
    秦四哥 2-22
  • 0
    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含氮激素和类固醇(甾体)激素(见表2-1)。 表2-1激素的分类(部分)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类固醇激素看待;前列腺素是脂肪酸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和发挥作用。
    秦四哥 2-22
  • 0
    神经递质按其与受体作用后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分别对突触后神经元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兴奋性递质及其受体的作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少,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使兴奋易于扩散,有促发惊厥的作用,如常见的Ach、5-羟色胺(5-HT)等;抑制性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膜更加稳定,减少发生惊厥的可能性。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天冬
    秦四哥 2-22
  • 0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1)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
    秦四哥 2-22
  • 0
    一般所说的突触是指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是极其复杂的,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内容。 (1)突触的代谢过程。包括突触小泡和递质的合成、运输和贮存,突触末梢各种成分的装配。在末梢处,突触小泡和递质的量只够维持几秒至几分的突触传递,因此它们都必须很快重新合成,以维持突触传递的正常进行。突触小泡是经过多种途径,在神经元的不同部位形成的,如有些由突触前膜直接陷入而成,有些由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微
    秦四哥 2-22
  • 0
    从结构上来说,突触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突触(经典的突触,一般所说的突触就是指化学突触而言)和电突触。最常见的化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axodendritic)、轴-棘(axospinous)、轴-体(axosomatic)突触。此外还有轴-轴(axoaxonal)和树-树(dendrodendritic)突触等。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约1~3 nm,称为缝隙连接;在突触前末梢内,一般没有突触小泡。缝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
    秦四哥 2-22
  • 0
    神经纤维在实现传导功能时,具有下列特征。 (1)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
    秦四哥 2-22
  • 0
    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引起中暑。人的体温升高时可引起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此外,大量出汗
    秦四哥 2-22
  • 0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秦四哥 2-22
  • 0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 000~2 000 mL。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肾功能严重障碍,则尿液不足,
    秦四哥 2-22
  • 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秦四哥 2-22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