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吧
关注: 78 贴子: 75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
    东林党开始谋划第二招:既然假冒王子不靠谱,索性冒充太子,看你朱由崧怎么办!于是,假冒太子的王之明出现了。东林党的本意,当然不是真的要让一介草民王之明浑水摸鱼、以假乱真,而是想给朱由崧难堪,摸一摸他的底牌。 朱由崧虽然昏庸无能,但在保住位子的问题上还是比较狡猾的。得知有“太子”南来后,朱由崧很大度,公开表态:如果真是先帝的太子,反正我也没儿子,就做我儿子吧。朱由崧的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我对先帝之子没
    wrugsuhd 6-11
  • 3
    马牛不相及。”陈金城说。   耿氏后人耿立生曾对人讲,自明代以来,耿家世居楼东大街距光岳楼100余米路南。耿氏祖籍馆陶,明朝宣德年间,耿邃以军籍移居古城,为东昌耿氏始祖。此后,耿家出过5名进士,1名举人,监生、庠生有50多人。耿氏墓地在东关北侧、铁塔东南面的水坑(今铃铛湖)中,俗称“耿家林”;侯营郭白庄一带也有一个耿氏的坟地。   在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中,还有“耿书篓子”或称“耿二书箱子”与人比文斗智的故事,塑造出耿氏先人博
  • 0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
  • 0
    朱由崧至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翌日舟泊观音门燕子矶。四月三十日,南京百官迎见朱由崧于龙江关舟中,请其为监国。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卧榻之上,推说自己未携宫眷一人,准备避难浙东。众臣力劝,朱由崧同意。.五月初一,朱由崧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五月初二群臣至行宫劝进,朱由崧以太子及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
    t9_3o0so 4-8
  • 3
    通读全书,先生对中国民通读全书,先生对中通读全书,先生对中国民国民
    wally11112 1-30
  • 1
    http://s9.sinaimg.cn/bmiddle/5ead59c5t64d7fa14bf98
    wally11112 1-30
  • 0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史可法命令高杰率军北进,这是弘光政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老史,你有种!别忙着鼓掌欢呼,史可法可是一直都不同意主动招惹清军的,他派高杰北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十二月,高杰向留守黄河的清肃王豪格发了一封信,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欲会师剿闯,始终成贵国恤邻之名”。原来如此!志气高昂地率军北进,原来是想帮清政权“打短工”,一起收拾李自成。弘光军队想帮忙,还得看东家
  • 0
    崇祯帝死后,大明王朝在南京还有个弘光帝 明朝早期定都南京,有三位皇帝——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明成祖迁都北京,传至崇祯帝而亡。留都南京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是为南明朝弘光帝。一年后清军南下,弘光政权覆灭。
  • 0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违纪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午门行刑。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准确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
  • 0
    如满清有那么一点点其御用文人吹嘘的那么仁慈,只需要将朱由菘软禁在北京即可。可见满清是多么残暴、心胸是多么狭隘和不自信——因为其心虚所以害怕朱由菘活着会有所谓的“反清的精神作用”,包括后来都所谓康熙盛世时期处死隐居已经几十年、已经是古稀之年的朱三太子。可见,对比之下,李自成要仁慈的多,虽然明廷逼得李自成起来造反。
  • 3
    《国史大纲》成书于1939年国难当头之时。通读全书,先生对中国民族得以自立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元气(总称之为“中国历史精神”)的钟爱之情跃于纸上,严“华夷之防”贯通于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阐释之中。然其惴惴不安者,并非单单关注“外邪”的侵袭,最令其揪心、痛心者却是民族、国家“所流通之血脉枯绝”、“社会元气之斲丧……生机奄息不复”,故对国史的探求特强调绝不可将“生原”(民族潜在之本力)与“病原”(造成一时病态之外
    滕国公 8-7
  • 0
    《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40年)是钱穆一生中最重要的史学代表作,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中国通史著作。这部通史著作上承夏商周三代,下迄20世纪中叶,纲举目张地叙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该书一经出版,便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为大学用书,全国风行,可谓20世纪现代史学家所撰中国通史中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国史大纲》发表后的近一个世纪内,赞其者曰“胜义纷陈”、“千载只眼”,于家国危难之际凝聚民族精神。另一反面
    滕国公 8-5
  • 0
    争。 1638年,20岁的复社中坚侯方域为准备参加江南贡院乡试,从河南商丘来到南京。第二年春,他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一见倾心。两人交往没多久,侯方域将一把崇祯皇帝御赐家父的宫扇送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同时,侯方域也想娶李香君。 无奈,当时的侯方域囊中羞涩,没有钱可以操办这样的大喜事。 阮大铖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拉拢复社文人、借侯方域为自己洗刷罪名,于是借杨龙友之手殷勤资助。友人杨龙友用阮大铖的钱代办妆奁,促成
    滕国公 7-31
  • 0
    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为南明弘光帝。 图-李自成大顺政权 最地图,10分钟欣赏明朝兴衰(12幅地图) 吴三桂在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满清与南明达成默契,南北
    滕国公 7-31
  • 0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1644年-1645年在位),南明弘光帝,为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堂兄弟,福王朱常洵长子。明思宗上吊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1645年,与清军作战中被叛将田维乘出卖,后被清军杀害于北京。葬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
    爱国的云 12-29
  • 0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史可法命令高杰率军北进,这是弘光政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老史,你有种!别忙着鼓掌欢呼,史可法可是一直都不同意主动招惹清军的,他派高杰北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十二月,高杰向留守黄河的清肃王豪格发了一封信,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欲会师剿闯,始终成贵国恤邻之名”。原来如此!志气高昂地率军北进,原来是想帮清政权“打短工”,一起收拾李自成。弘光军队想帮忙,还得看东
  • 0
    出师不利的东林党开始谋划第二招:既然假冒王子不靠谱,索性冒充太子,看你朱由崧怎么办!于是,假冒太子的王之明出现了。东林党的本意,当然不是真的要让一介草民王之明浑水摸鱼、以假乱真,而是想给朱由崧难堪,摸一摸他的底牌。 朱由崧虽然昏庸无能,但在保住位子的问题上还是比较狡猾的。得知有“太子”南来后,朱由崧很大度,公开表态:如果真是先帝的太子,反正我也没儿子,就做我儿子吧。朱由崧的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我对
  • 0
    黄宗羲对史可法的批评,向来为史家所援引,黄说:史在迎立福王一事上不够坦荡,不能坚持己见,导致弘光朝被权臣把持,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看法,李洁非点评道:“单论道理本身,我投黄宗羲一票。然而黄的思想层次——唾弃君主专制——史可法达不到,他是传统意义上的正派朝臣,而非叛逆者,没有多少批判精神,要他超越礼法师不现实的。再者,史、黄还有一点不同,前者在位谋政,后者是可以率性而论的清流;这个差别远比想
  • 0
    的台湾。公元1658年郑成功开始 备,郑军抓紧时间检修战船,探测航道。公元1661年3月23日,郑成功乘侵台荷军兵力薄弱(千余人)及其援军受季风影响难以赴台之机,亲率将士2/5万人、战船数百艘为第一批,在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下由金门料罗湾出发。郑军由澎湖启航,四月初二晨抵荷军疏于防守的鹿耳门港(今台南市安平港北)外。郑成功乘中午满潮,率师通过道纡水浅的北航道,驶入鹿耳门港,令水兵4000抢占北线尾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金陵帝都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