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艺金砂吧
关注: 14,398 贴子: 15,423

赏壶、养壶·喝茶品人生·壶缘之家..

  • 目录:
  • 古玩收藏
  • 8
    青灰泥严格来讲属于团泥类,矿料的颗粒组成形式是紫泥与绿泥的天然共生。常见的青灰泥主要分为两类:1,以紫泥为主绿泥为辅的(紫泥成分多过绿泥成分
  • 1
    紫砂名壶秀 受家庭之熏染,茶壶爷自青年时代就好茶好壶,已有四十余载,虽年近古稀,依旧痴心不改。自曾祖父那代起,家传和收藏的紫砂壶数以百计,多已送人或不慎破损,其中当然不乏平庸之作。只有几把不同年代的紫砂壶,茶壶爷一直珍藏如玉,倍加呵护。   近因家计所迫,不得不拿出几把,换些银子,纾解困顿。本可通过拍卖渠道出手,只因眼下“新冠”未消,出门不便,所以通过网络寻找有缘买家。   列位藏友,若您想询价,请通
  • 33
    韵:来源于音律,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对韵的解释是:同声相应谓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如何看紫砂壶的韵味呢?就是要能分清一把壶上的“同”与“异”,“近”与“和”。一把壶:嘴与把都是横向形,形位相同。身筒、壶盖、壶钮为纵向形,合为一体,合位相同,如果把“韵”的本义延伸到壶形上,则可改成:同形相近谓之韵,异形相从谓之和。就是说,嘴和把的形要相近或相似,在实际制作中嘴形是随把定的。
    吃茶去… 10-19
  • 27
    石红,一般产于黄龙山黄石岩层下部的嫩泥夹层中。属粘土质泥岩,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暗红、紫红色,质地均匀细腻,较软极酥易碎。熟泥极细腻,可塑性较好,制作时极粘、易酥开,不适宜单独成型。烧成温度范围极窄,收缩率在18%左右,极易产生窑裂、形变、易皱、起泡等缺陷。烧成后呈暗红色调,玻璃相极重且结晶程度极高,敲击时声音脆亮。
  • 2
    养杯乐~
  • 0
    二月二,龙抬头,祝朋友们平安健康跟你走!
  • 1
    清乾隆嘉庆时期,仿时大彬款梨式壶,高6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3.2厘米,栗红色胎,胎质细腻,圆钮,圆盖,垂肩,鼓腹,平底内凹,浅挖成圈足,外底有“诗人作伴,文士同居”竖排两行阴文行楷刻款,左旁上有“时”字圆形阳文篆书印款,下有方形“大彬”两字阳文篆书印款,该壶做工精细,合盖严密,刻款刀法娴熟有力,是清中期仿时大彬的作品,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省漳浦县清代古墓出土。
  • 3
    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357792672 4-5
  • 0
    经核实吧主豆奶多多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紫艺金砂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夜未央 12-8
  • 0
    天热了,养猪猪~
  • 0
    一杯清茶,一阵细雨~
  • 0
    虫趣~夏日里最美妙的音符
  • 1
    明萬歷十年(1582年),御用太监赵西漳墓出土紫砂对壶及紫砂套杯 其绝对纪年比吴径墓出土的柿蒂纹提梁壶晚了49年,此时一代巨匠时大彬尚未出现。 出土的紫砂茶具包括紫砂壶一对(分别呈红褐色与深褐色)与四只紫砂杯(红褐色)。 两只茶壶形制相同,均为压盖、直口、斜折肩、直腹、平底、矮圈足。壶通高15.2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厘米,曲状短流,流口略高于壶口,圆条形耳状圈把。 壶的制法为底、腹、流、把均系单做,然后拼接在一起,其中腹
  • 0
    搞点菊花+橘子皮喝喝~
  • 0
    糍粑!想吃吗?
  • 0
    清代(公元1644-1912年),紫砂小口罐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高11厘米,口径3.3厘米。 紫泥,质地夹砂。 无盖,平底,无款识。 器形敦实,线条流畅。 罐口小巧,直颈,颈部与罐身加接处有抹痕。 肩部较丰,有一根弦纹作装饰,形似披肩。 罐身圆鼓形,容量较大,局部有土沁痕迹。 此器应是当时的民间实用器。 1979年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乡清代古墓发掘出土。
  • 0
    明萬歷至崇祯(公元1572-1644年),紫砂柿蒂纹穿心铫 江苏省徐州市博物馆收藏。 通高9.5厘米,口径9.2厘米,烟道直径1.3厘米。 紫泥胎,呈紫红色。短颈,圆腹,直流,把手中空。 器盖呈圆片形,中间留孔以通烟道,孔洞一周堆贴六瓣柿蒂纹。 器物外壁有烟熏痕迹。紫砂壶的初始用途应是煮水器或煮茶器,后逐步走离炭炉火炙,转向泡茶器,并趋于精致化。 圆底的中心内凹且中空呈管状上穿一支烟道,烟道贯穿并略高出盖面。这一科学的设计增加了壶
    4-9
  • 0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玉峡泉铭紫砂圆壶 高9.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0.4厘米。 壶胎呈朱红色,胎质细腻,胎中有少量砂粒。 短颈,直嘴,圆腹,圈把。 出水孔为单孔,近似圆形,做工较粗糙。 壶身上小下大,器表修整严谨。 壶腹在右上方位置,以钢刀自右向左铭刻楷书“玉峡泉”三字。 圆条形执把,外侧圆,内侧平削。 平底,浅圈足,足内侧斜削。 清代诗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中有云“饥餐白滚安江社,饱吃干烘玉峡泉”,由此可知,“玉
  • 0
    清乾隆,绿地胭脂红彩皮球花锦纹紫砂盖罐 高11.3厘米,口径5.4厘米。 深赭色胎,胎质细腻。 宝珠钮,穹隆盖,盖缘起一圈圆唇,盖内有子口。平口,圆唇,短直颈,丰肩,鼓腹,下腹收敛,平底,浅圈足。 通体施绿地粉彩,腹部有九朵以珐琅彩装饰的胭脂红彩皮球花,花纹各不相同,色彩鲜艳明快。因年代久远,罐体局部彩饰剥落。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馆藏。 1968年江苏省南京市基建工地清代墓葬出土。
  • 0
    明代末期,时大彬于眄柯阁制款紫砂壶(残件) 壶胎呈砖红色,器形较大。壶盖、壶嘴、壶把缺失无存。出水孔呈铜钱形。圆筒形壶身中部微鼓,底部微收。壶平底,外撇形圈足部分残缺。壶底局部呈黑色,疑似使用痕迹。 根据与在宜兴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紫砂碎片对比,此壶泥料属于标准的明代常用泥料。结合壶底部落款与壶形大小,无锡市考古所负责人刘宝山认为此壶可能为时大彬早年作品(时大彬初喜作大壶,后改作小壶)。此壶器形独特,更像是
  • 1
    本人毕业一年,开过饭店,现在想
  • 0
    清嘉庆五年(1800年),粉彩山水紫砂壶,通高12.4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2.8厘米,足径7.7厘米,壶呈深赭色,容量为460毫升,壶表光滑有光泽,圆珠钮,中有气孔,子母口盖,束颈,鼓腹,管状三弯流,C形圈把,浅圈足,足高0.5厘米,盖口足三处各起一圈凸棱,外底钤方形“竸媚清香”四字阳文篆书印款,盖内和壶内底部两处有“王口”(第二字不可辨)墨书印记,腹部环绕一周绘粉彩山水画一幅,山水画描绘了一幅艳丽的水乡春色,在山环水绕之中,
    4-3
  • 0
    清乾隆至嘉庆(1736-1820),惠逸公製款紫砂壶残件,高8.4厘米,口径9.8厘米,紫泥,大口,短颈,圆肩,弯流,圈把,是清乾隆嘉庆时期典型的大圆壶的造型特点,壶腹及壶底满布细密的黄色段泥熟砂,灿若星辰,俗称“桂花砂”,此工艺屡见于雍乾时期,在扬州清康熙至嘉庆遗址出土的紫砂残器上亦可见到,平底内凹,浅挖成矮圈足,外底上有圆形“荆溪”二字阳文篆书印款,下有方形“惠逸公製”阳文篆书印款,惠逸公乃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早期宜兴
  • 0
    明正德至萬歷(1506-1620),紫砂匜口罐,高15厘米,口径13-14厘米,领高4.3厘米,圆腹,高领,双泥条把手,大平底微微内凹,制作步骤为:先打底片,底片上可见放射性的打片痕迹,然后将底片围上来约1.5厘米与腹部身桶泥片相接,身桶上端与高领相接,再按上把手,器外壁有烟熏痕迹,江苏省金坛市博物馆藏,2002年江苏省金坛市金沙广场明代古井出土。
    4-1
  • 0
    清代,松鼠葡萄壶,高11厘米,通长15厘米,宽6.8厘米,紫泥胎呈深紫色,壶身制成扁圆形的一截树桩,流和把做成葡萄虬枝状,壶钮颇具特色,做成两只松鼠合抱状,憨态可掬,腹部贴葡萄叶片,与壶把相连,一只松鼠穿梭于枝头,腹部左下侧有两只松鼠在树洞间嬉戏,形象生动,极具野逸之趣,此壶虽无款识,但不失为清代花货精品,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1979年江苏省无锡市向阳路清代墓葬出土。
  • 0
    明嘉靖,紫砂提梁壶,高24.3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11.6厘米,细缸胎呈紫褐色,腹身较高,单孔弯流,流口微张,流与壶身采用打洞塞泥的铆接法相接,即壶流是插入壶壁内的,提梁与壶身相接也是同样的工艺,壶腹内壁嘴根处位置横向有一圈粘接痕,可以看到制作时留下的手指印,壶腹有残,出土后修复,平底微微内凹,此壶与南京出土的吴径墓提梁壶有着基本相似的整体风格,江苏省金坛市博物馆藏,2002年江苏省金坛市金沙广场明代水井出土,
  • 0
    明末清初,周氏俊造款紫砂盖罐,高14.5厘米,口径2.8厘米,紫泥胎呈紫褐色,含小砂粒,压盖,平口,直颈,丰肩,长圆腹,平底微内凹,盖面中心有方形“周氏俊造”四字阳文篆书印章款,颈肩相接处贴六瓣柿蒂纹紫砂泥片作为装饰,古时泰州地区曾有“嗜茶兼嗜壶”的习尚,且会把茶叶储藏起来“来年啜饮”,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藏,江苏省泰州市基建工地出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奶粉

目录: 古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