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析心理吧
关注: 41 贴子: 235

  • 目录:
  • 4
    有没人跟我一样,听到这种声音,人就很奔溃,现在特别讨厌去公共场所,很怕听到这种声音,起鸡皮疙瘩,反胃,捂耳朵,好烦好烦
  • 3
    准备结婚了,最近再商量发请帖的事情,男朋友坚决要邀他前女友过来,我不愿意,为这事吵了一架,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我都说了不答应了,他还要执意
  • 4
    成绩不是很好,和班里同学也处不来,比较叛逆的那种
    LuckyN 2-20
  • 3
    时而躁狂,时而抑郁,时而疯癫,时而安静,多重人格是不是更可怕?
  • 13
    经常失眠,感觉身体也扛不住了,手机放不下,一到夜里头脑特别清醒
  • 4
    当事人是我好朋友,她性格内向了一点,在学校也没朋友,因为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做过同桌她成绩还不错,我们成了朋友,她很自卑,班里有几个很嚣张跋扈的女孩子,看不惯她,老是明里暗里说她的坏话,我有时候会替她打抱不平几句,那几个人就要我别管闲事,她们还总在公众场合让同桌难堪,有一次我看到她躲在厕所偷偷的哭,好心疼啊,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六芒张 12-17
  • 4
    最近一段时间老是忘事,很健忘,明明花了很长时间记住的东西,过会又忘了,行动力也下降了好多,总感觉自己有两个人格,白天和黑夜就不同于自己,怀疑是精神分裂了,好可怕
  • 0
    “习得性无助”缘自美国心理学家西里格曼做的那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
  • 2
    就是莫名的一种不真实的压力感,又说不上来,晚上有点睡不着,因为这个事
  • 4
    我有四个玩的好的同学,我们经常一起上学,放学也一起回家,最近我发现她们走的近了一些,我就想我又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也没得罪她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我都插不上话了,我好难过啊,难道她们跟我在一起玩的时候是虚情假意的吗?
  • 8
    找不到快乐,对生活没有盼头
    2月30号 11-15
  • 5
    每次一有重大事件或学业任务工作压力,我就很焦虑,又紧张又失眠,抗压能力太差了
  • 12
    我是江西人,我在江苏上初中。我也不知道我什么要去江苏上学,在那里上学,真的是格格不入,很压抑很伤心。
  • 0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
    七禾页撒 10-18
  • 0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在家教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示效应。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
    七禾页撒 10-16
  • 0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七禾页撒 10-15
  • 0
    三明治效应是指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如同三明治一样: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七禾页撒 10-11
  • 0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
    七禾页撒 10-10
  • 0
    时间悖论最早是在科幻小说中提到的。这个悖论的必要前提是: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三维空间之后的“第四维”——时间(注意:真实的第四维并不代表时间),能够穿梭到过去或将来。 就严肃的物理学理论而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的确存在不违背已知的物理法则改变时间的可能性。但更多的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为了解决“时间悖论”,也有多种假设,比如比较盛行的“平行宇宙”假说,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在宇宙中还有许多相似的
  • 1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来源希腊神话,有一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十分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个完美少女像,非常美丽,然后国王皮格马利翁自己爱上了这座雕像,于是国王向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求助,阿佛洛狄忒被感动,决定赐予雕塑生命,后来少女雕像复活了,皮格马利翁梦想成真和这个少女结婚了。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
  • 0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 0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成立条件:1、事件有大于零的概率;2、样本足够大(比如时间足够长,人数足够多等)在科学
  • 0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
  • 0
    边际效用一译“界限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重要概念。指最后一个消费单位即边际单位的最小效用。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先后于1871-1874年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效用的主观评价;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的效用就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门格尔的学生
  • 0
    坏小孩定理,也称贝克尔定理,是经济学家贝克尔在分析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的“坏小孩定理”,意谓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都具有“利他心”,都会为子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虽对不同的子女会有程度上的区别,但基本上都会为每个小孩的利益着想。不过,为人子女者却往往有“自私自利”者,贝克尔就称这些只具“私利”却没有“利他心”的子女为“坏小孩”。 在企业中员工可以被比作“坏小孩”,因为他们都是理性的利
  • 0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
  • 0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1]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
  • 0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
  • 0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支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
  • 0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
    七禾页撒 10:11
  • 0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 0
    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责任分散效应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
  • 0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1]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
  • 0
    鸟笼逻辑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这就是鸟笼逻辑。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所以可见在
  • 0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
  • 7
    坚持一件事很难,有什么方法是可以让自己在懈怠的时候,摆脱负面情绪坚持下去呢?
  • 0
    同学们初接个案时时常会犯学不能至用,或是僵化理论的毛病,所以常会跟我提这个问题:咨询目标究竟怎样制定? 我查阅了一下大家考证用的书,里面有对咨询目标制定的描述,感觉过于简单和笼统,无怪乎同学们会糊涂。现我把我的经验整理出来,提供大家参考。 心理咨询的疗程大致可以分为短、中、长程三种,而不同疗程采用的心理技术类型会有很大不同,使用不同类别心理技术咨询目标的设置都会有所不同。现在给大家讲的精分理论主要用
  • 1
    建国之初,毛主席提出:人多力量大,鼓励大量生小孩。每个家庭里都会有好几个孩子,大人们忙于解决生存需求,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因此孩子们只能通过自己去尝试接触世界,接触生活,父母不在的时候动手收拾家务,哥哥姐姐学着做饭给大家吃,因此现在很多家长总是给自己的孩子谈及自己的历史,我们那个时候怎么怎么样,你们现在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话谈多了,孩子直接反驳:时代不一样了,干嘛总用你们的过去来教育我们。 后
  • 9
    我们对自身了解多少?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发现一些真相:人们其实是活在一堆堆的假设当中,我们总相信还没做或是已经发生的事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深信自己只要多做一点,就可以达到一种完美。 我们以为那样就可以远离生存焦虑和死亡恐惧,因此我们陷入一种强迫思维中,顽固的追寻那不存在的完美答案,我们以为那才是安全的,被人认同的,有价值的。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联,我们看不到自己,我们
    xairen9 8-28
  • 3
    有人吗
    千与 8-22
  • 3
    抑郁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负性情绪。 很多事情能引起抑郁,抑郁会随时随地伴随应激事件或是刺激情景产生,生活中人人都会经历过抑郁,就像是人人都会得感冒一样普通。一般来讲抑郁的情绪是可以通过自身的情绪调节,或是随着应激事件的解决而自愈。每一次抑郁的自愈过程都是一次情绪调控机能运作的锻炼机会,人会在自愈的过程中得到控制情绪的的经验,寻找到解决不良情绪的方案,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不断的改进
    漠然NG 8-22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晓析心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