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320002000000101000降真香,一种非常昂贵的香料。关于降真香的分类命名方法很多,都不太统一降真香结香按结成情况不同,一般被分为6种1、降真香香木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为“倒架”;2、降真香香木倒后埋进土中,受微生物分解腐朽,剩余未朽部份,为“土沉”;3、倒伏后陷埋于沼泽,经生物分解,再从沼泽区捞起者,为“水沉”4、为活体树经人工砍伐,置地后经白蚁蛀食,所剩余部份,为“蚁沉”;5、活树砍伐直接取得降真0黄药膜有很高的养生价值。煮水,泡茶,泡酒皆为上品,泡茶养身,泡酒保胃,对去湿、暑、寒、热,解瘴气、奇毒等均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初闻香气扑鼻,凉甜醇和;入口甜凉,随后香气下沉五脏六腑进行温润;入喉药香凉味,嘴里回甘清甜,唇齿留香。生闻凉味足,亦可上炉品香,药香清甜持久。近距离绵延深吸,清冽有加,奇妙之感由鼻而面,直达脑后,令人酥麻神悦。0东晋徐表在《南洲记》记载,降真香“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 天行时气,指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而东晋人已经发现降真香可以预防流行病,抵制瘟疫,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存在,故人们纷纷用它泡酒、焚烧、做镇宅摆件、或直接佩戴在身上,以求得人体正气发扬,邪淫之气不侵。后来还发现它有金创药效、解蛇毒虫咬等功效,这种功用流传越久,降真香即被视为了灵物。0《香十德》 --黄庭坚 感格鬼神 清净心身 能除污秽 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 尘裏偷闲 多而不厌 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 常用无障00000🔆酸味:代表气息为酸梅味,淡淡的甜醋味,是一种微微与甜味相混的气味,鼻腔中有略微收紧的感受。 🔆辣味:一种刺激性味道,微微有麻的感觉,是干锅爆花椒或辣椒的气味,只是没那么严重。 🔆土味:俗称土腥味,有时部分细小土质颗粒加热,扬尘时产生的味道;有时为灰尘的味道;有时为泥土的气息;干燥时较难闻。 🔆油味:植物凝脂的味道,味道较好者,常常混杂有淡植物草香或果实香;味道较差者,则有混油、植物蛋白腥味等异味0♥放到蓄水缸中可消毒杀菌。 ♥可以涂抹伤口解毒生肌,治疗蛇咬,刀斧伤。。佩戴身上可驱淫邪保佑身体。 ♥内服或品闻可治疗炎症,黎族、苗族老中医常将降真香或黄药膜研磨成粉末泡水口服或品闻,治疗鼻炎、咽炎等病症。00海南十亩香学名红果黄檀,特产于中国海南省,十亩香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就是其外表受伤后会不断流出香油,落地后结为香膏。也是降真香中唯一能结香脂的品种。0降真香,入喉药香凉味,回甘清甜,唇齿留香降真香自古以来,除了直接入药,“泡用”也是很常见的使用方式。无论是降真香泡水、泡茶亦或泡酒,其药性会随着液体进入人体内脏、经络、气脉,对人体身心进行调节和滋养。 可以将降真香劈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置入壶中,用凉水(矿泉水更好)盖过小料即可,非常方便。或可与其他茶类一起冲泡,长期饮用降真香茶,有延年益寿之效。 降真香泡酒也是良好的养生方式之一。降真香富含黄酮类化000明缪希雍在其《神农本草经疏》中给出的解释是:“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不祥。”加之降真香有很强的消炎杀菌功效,因此,在家中放一件降真香摆件镇宅,或时常烧一点降真香香材薄片,能够辟邪除秽,改善气场,净化空气,预防病毒传播。据古籍记载,宋代人喜欢在琴台、棋桌等家具四角悬挂装饰降真香雕刻的小童鞋子,有辟邪之意。0《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一引《山居备用》记载了以降真香制作宫制蔷薇油的方法和用途。以瓷瓮盛之令半瓮,取降真香少许投真麻油中,厚用油纸封系瓮口;顿甑中,随饭炊两饷,持出顿冷处,3日后去所投香;清晨旋摘半开柚花(俗呼为臭橙者),拣去茎蒂,纳瓮中,令燥湿恰好,如前法密封。10日后以手泚其清液收之。0《仙传》记载,焚烧紫藤香能引来仙鹤降临神坛,被道家视为能与神明沟通的灵性之物,也是王公贵胄、唐宋士大夫修身养性伴之案牍的香中珍品,白居易诗云“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显示出降真香非一般的尊贵地位。10《松峰说疫》卷之一· 述古松峰云:余家曾有患瘟症者十余人,互相传染。因忆伊芳时举家患病,余忙乱终日,夜来独居一室,闭门焚降真香一块,想以此得力耶。0唐朝定道教为国教,降真香也随着道教的发展,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仙传》记载:“醮星辰,烧此香为第一,度功力极验,降真之名以此”;《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降真香“乃祭天帝之灵香”。不论帝王祭祀,还是民间祈福,都首选降真香,固被誉为“诸香之首”。0紫藤香宋人王镃《紫极宫》中提到的紫藤香就是此香: 拜章台上月如霜, 云湿阑干面面凉。 道士醮归秋夜净, 满身薰得紫藤香。 可见,降真香在道家香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用品0降真香是濒危的名贵香料,具有极高药用价值。降真香的药性,通过皮肤毛孔,直走经络,祛除脏腑及体液内寒、湿、毒,调整脾、肾、肺等脏腑功能,调节体液平衡,使之五脏气血功能达到正常健康的平衡吸收与代谢,激活处于休眠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可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气必虚。阴平阳秘,致中和。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