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 58,773 贴子: 1,730,160

这里有胡同上空的鸽哨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6
    在北京,如今香蕉应该是最寻常不过的水果,量大也不贵,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价格基本也属于比较便宜的档次。但直到2000年左右,在北方地区,香蕉都是高档水果的存在。上世纪80年代,在 北京的商店里,是不常看到香蕉的,有也是很贵,一般都在一元钱以上一斤,按当时普通水果都是一毛,甚至不到一毛一斤的价格对比,绝对是天价了。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女孩是独生子女,那时可以有5元每月的独生子女补贴,一次看见她和她妈妈一起逛商店
    bg4iiv 6-9
  • 11
    超级天王巨星邓丽君有一首闽南语歌曲《烧肉粽》现场版 https://y.qq.com/n/ryqq/mv/v0017mvsb6a 挺好听的
  • 407
    昨天发生的事,公租房被没收
  • 1
    3月31号,关节炎核磁共振,意外,查出骨头里有不明阴影,1.2X1.2X2.3,厘米。看了四家医院,十个专家。有的说是肿瘤,有的说囊肿,有的说增生。医生说拍ct,可我一个月拍三个ct了。不敢拍了。有的专家说造影核磁。但造影剂,会伤肾,我不敢做。有专家做病理活检。要1万2,太贵。最后一个医生说,三个月后做普通核磁共振。如果变大了就恶性。不变就良性。我等吧。万一拖三个月。晚期就完蛋了。咋办啊三年前,那部位被撞过。很疼,未处理。3
  • 7
    北京人最早接触手机 还是所谓的“大哥大”,摩托罗拉的T8000 ,99左右进入中国,卖多少钱?-20000,黑市甚至炒到更高。 别看当年普通每月只能挣到几百块。据说那时候还有因为买不到的人在电报局门口哭的。 由于这东西东西实在太贵。 所以当时从日本引进了PHS(Personal Handy-Phong System)技术 起了名字叫“小灵通” 最大的特点是便宜,而且在覆盖范围内,信号也不错。 缺点是通讯范围窄,基本出了城就废了。 但很多兜里不富裕,又想有个“大哥大
    灰原哀 6-9
  • 16
    老四bj 6-9
  • 16
    仅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塑料啤酒升哪儿嗬儿也见不着啦。当时啤酒属于紧俏商品散啤酒亦如是,四毛钱一升得搭菜好介。
  • 15
    明日高考,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心想事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特关注高考作文题,公布以后,我都觉着太难,完全不会写哈哈哈。 本人95年高考,吧里有没有80年代高考选手,让大家膜拜一下
    aecane▹ 6-9
  • 8
    以前北京东西南北都有娘娘庙,其中西直门北下关就有一个,这种娘娘庙通常是求子供奉碧霞,后来北下关娘娘庙拆了就剩个地名了。有个友谊食品二厂就在娘娘庙胡同,也没了,说说大家记忆中的北下关娘娘庙
  • 453
    准备过年去北京旅游,但是网上的形形色色的铜锅涮肉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个。 有没有北京人给我推荐几家啊,跪求 别的苍蝇馆子也可以推荐几个#北京餐馆##北京#
  • 12
    匣子里都是假饽饽好介。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往后商场食品店合作社唔的瞅不着了就。
  • 8
    而今这种瓶装款已然解市面儿上绝迹。水果儿罐头得合搁柜子里头瞅着就倍儿可人疼劲儿的。
  • 11
    诸葛亮草船借箭 如果曹操放的是绑着火的箭头 那怎么办 懂得给说说
  • 24
    和百花深处有一拼
  • 18
    方家坟→方家庄→方庄
  • 69
    特别喜欢老北京四合院的电影!谁能给多推荐几部?!感谢!!
  • 15
    小时候几乎馋一切过节食品。 粽子例外 可能因为那时候品种单一吧,就是江米小(大)枣,煮熟了,蘸上一点白糖来吃。 说白了就是粘米饭嘛,吃多了,肠胃还不舒服。 至于什么,虎符系臂,蒲艾簪门。做香囊,龙舟竞渡。更是听都没听过。 后来有人包豆沙馅,才觉得粽子变得稍微好吃了一点。 至于南方人往里面包肉,包蛋黄。现在都觉得是“离经叛道” 家里面,老太太喜欢吃这种粘粘的东西。一次要包很多,但煮起来麻烦。甚至要小火煮上一
  • 23
    我小时候放学骑车就会路过东华门夜市,褡裢火烧,鱼圆汤,炸蛋盒,冰镇桂花紫米粥,还有朋友记得吗
  • 6
    要说北京人最熟悉的川菜,既不是水煮鱼,也不是麻婆豆腐。 而是鱼香肉丝 这道著名的川菜,实际上最早就是一盘“穷人乐” 最初叫“假鱼泡椒” 所谓“鱼香”说白了就是做鱼的佐料。 跟赛螃蟹一样,轻易吃不起原版的穷人,吃点佐料充充数。 后来其他地方的人,觉得太“素”添加了猪肉丝,笋片等,才慢慢的成了所谓“名菜” 原始做法太辣,北京人吃不惯。经过改良。成了甜咸,微辣口 同木樨肉,宫保鸡丁是小饭馆的当家菜, 小时候老百姓偶
  • 21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瓶儿原商标。内前儿得倍儿阔气人家儿的孩子才能喝上凉白开兑桔子汁儿。白粥里头搁肉松亦是殷实人家儿孩子享用的。姆们这些个胡同儿串子只有流着哈喇子倚着门框干瞅着的份儿好介。
  • 10
    练练手儿
  • 9
    老年间这是一种“中档面食“ 比净面大窝头高级 又次于洋白面,富强粉。 用”二样面“制作,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所以蒸出来 白里透黄。 还要加上青红丝(腌制的陈皮)和糖精 样子比较体面,还有甜味。 之所以叫”丝糕“除了,掺了青红丝,恐怕是要撕(掰)着吃的意思。 这东西不就着菜也能吃,但如果你说它是“点心”吧,又多少有点亏心。 笔者小时候,经常拿菜汤泡着吃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存在
    飞翔的 6-6
  • 5
    这是当年夏天最常吃的一道凉菜 便宜,那时候夏天花一块钱可以买一洗脸盆,甚至一筐的西红柿。 好吃,基本原生态,还没有科技与狠活,正经的“西红柿味儿“ 简单,洗干净,切块儿,拌上绵白糖即可。加上二块冰块儿就更好了。 吃完了还能痧出番茄原汁,最天然的纯果汁 现在很少做了。 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运输,储层和分批次销售。 西红柿在品种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人为改良。卖相虽然”不差“,确切的说比小时候更好。 但口味上大幅度退
  • 23
    这天儿真是大雨雹子无征兆说来就来了,
  • 2
    老年间北京人过“苦夏” 趁个电风扇的就算“有钱人家”了。 一般人家就是个大蒲扇 实在酷热难当了,还有一个法子--冲凉 通俗的说,就是洗个澡。确实可以爽快不少。但这玩意有个缺点-有效期很短。 刚爽一会,半小时,最多一个钟,去公共浴室洗的话,来回一折腾,又热了。 所以很多人干脆在家洗。 那时候住的都紧巴,更不可能有浴室这种配备。所以很多人只好在家简单洗一洗。 我家上楼很早,所以有个小卫生间, 老爷子手巧,自制了喷头,
  • 11
    现在看来动漫作品很难有超越一休的 很多事物或许并不是越发展越好 从2d到3d的进程中可以感受到,3d的整体效果与乐趣或许不如2d 因此不必盲目相信“ 技术的更新换代就是好的”这一理论是重要的 技术只是展示出了不同的形式而已 很多领域没有冷静的思考容易被不同的理论带入偏途,很多事情有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做的全是无用功,根源为没有真正了解
  • 49
    这都是老北京记忆了,威娜宝冷烫精是八十年代初期烫头用的,八十年代中期流行的洗发水是“华资”,高一点儿绿瓶装的就是其中一种老款,当时有粉红瓶的,蓝瓶,绿瓶,三种。
    Kelly 6-4
  • 5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能吃洋槐,只能吃洋槐 只能吃洋槐。 小时候爬到树上吃新鲜的。现在除非你住的地方,自然环境极佳。否则不建议再尝试。 除了极其偏僻的地方,几乎都打过药。 拿回家蒸窝头,包包子,吃个新鲜野趣。 好吃吗?实话说--不好吃,只是当年粮食精贵,才打野菜,野花的主义。 自己懒得摘,可以网购,也给贫困地区的人赚点小钱的机会。
  • 8
    老年间,夏天最解暑的除了黑锛劲的大西瓜 就是心里美的水萝卜了。 现在前者早就绝迹,(据说博物馆还有种子),后者也多年未见了 这种萝卜的特点是红瓤,水头极大。而且有一定的医药功效 清代有诗赞云:“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 据说西红门外,由于临近河道,沙质土壤。地下水源清冽。所产水萝卜品质最佳,甚至一度获得御赐腰牌,专供 内廷。 小时候有专门穿胡同,卖萝卜的。按规矩要切十二块。甜口微辣。 买萝卜
  • 27
    我前些日子偶然在百度上看到的短视频,说使馆区有一家俄餐厅,一顿饭一般只需花四五十块就够了,最多不超过100。谁知道在哪儿?
  • 6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品幸福250原车风挡,头前儿解库房那儿嗬儿砸了几十年窑儿这两天儿刚给翻腾出好介。
  • 38
    媲美英国下午茶和法意午后咖啡
  • 22
    北京现在都一百五壹斤了河间老家九十壹斤,小区门口一家火烧夹焖子八块钱一个河间老家集上才两块钱一个。今年清明节回河间老家看见兴村大集一专卖熟驴肉马肉的小贩,熟驴肉八十壹斤熟马肉三十八壹斤,买了五十块钱马肉下酒味道也不错感觉好像貌似有点不如驴肉紧实,河间老家亲戚比较喜欢驴肉不怎么喜欢马肉我吃着还可以
  • 0
    从小到大,咱北京人的老妈妈令,春不让早脱(春捂),入冬,秋裤甚至绒裤都上身了。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睡觉那里都可以露着,唯独肚子必须盖着,否则一样容易着凉。 对应的还非常容易上火。不管什么毛病,看看眼底和舌苔,如果发红,定然就是上火了。 上火就得去火,除了多喝水,火大的话,就得吃药,牛黄解毒几丸下去,拉出来就好了。 后来,南方的苦瓜被引入京城。这东西北京农家其实也种,但纯粹种着玩,苦瓜老了之后,裂开之后
    jk2326 6-1
  • 11
    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老年间,到了暑月三伏,哪怕皇上爷也得和老百姓一起受着,最多把冬天存的冰拿出来降降温。 或者到承德去避暑。 直到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凯利,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空调系统。最初也不是为了家庭设计, 纯粹的工业用途 进入家庭是20年后的1920年,价格要600美金,折合现在的钱,起码要加个零。当时用得起的人家,非富则贵。 至于进入中国更晚,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咱北京最早安装空调的,是
  • 74
    我就见过骑老虎,骑麒麟的,还有其他的坐骑吗?背旗儿也是四个,前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令旗?都想不起来了。@断雁西风🍗🍺 @花四宝 @😄春来草自青😄 @老四bj👀 @宣武故事多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老北京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