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最近几个月没关注伤寒吧,刚来,发现竟然来了个神棍,自称二十年实践经验,把中医巫医化。中医难精通,但不神秘,张仲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当官,五十多就没了,他比你实践的经验还少。学中医其实没必要看的太高深,自己每天都能实践,比如,大家都听说过,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夏一般对应中医寒热,或者阴阳,姜性热,萝卜寒,冬天大家喜吃热性食物,所以建议大家多吃萝卜,让寒热平衡。夏吃姜同理。以此类推,长此以往,你会发现
-
8
-
15越不懂的人啊,越会自以为是,越觉得自己很懂。因为大众是什么都不懂的,所以无数人读了几本书,就开始胡说八道,忽悠。 我举例,像桂枝汤,小柴胡汤,真武汤,麻黄汤等等,如果伤寒论没有留下来,你觉得你我他,能造出来吗?几百味中药材,你怎么就能选对这几味,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严丝合缝,而且剂量还要准确。所以,能不能有点意识,中医药是极难极难的,能不能有点敬畏。 我因为是过来人,都经历很多幼稚阶段,我说话不客气
-
91,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读了无数中医书籍,实践了无数方剂和药材,对每一个药材和方剂了如指掌,看透了舌象的本质。中医并非万能,有些病可以治,有些病是治不了的。不管是病人还是学中医的,有太多人不懂,所以要把成熟的认知告诉大家。不管是病人还是学中医的,还是关于健康方面的疑惑,都可以向我询问。 2,一定要记住,能不能搞清楚中医药是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亲身实践无数药材和方,只读书是没有用的。如果书上的都正确,那
-
5所有身体差的人,你去观察,都是胖大舌。患者的舌头胖大程度不一样,那么越胖大,齿痕越明显的,说明身体越差。 胖大舌为什么代表身体差,都会有什么症状,能不能治愈?有没有办法?需要了解的留言。
-
91,我的认知是靠二十多年一点一滴自己亲身实践思考出来的,是真枪实干。我反复说过,之所以很多人学半天依然对中医的认知很差,是只读书很少实践。如果书上都是对的,中医早就称霸天下了,早就没有什么病人了。 2,议论我,诽谤我,没有意义,我二十多年,买的书的钱,买的无数药材的钱,花费的时间精力,然后平白无故就全告诉你?我没有这个义务哈。 3,很多人觉得自己懂,那就不用咨询我嘛,这是你的自由。但也不能你问什么我就必
-
14
-
7厥阴病篇提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手足逆冷查了很多资料说是手足冷至膝肘才叫手足逆冷。那我问你手脚冰凉算不算手足逆冷?估计大部分人都回答不出来了。其实手足逆冷是一个动词,指的是手脚冰凉慢慢向上蔓延的一个过程。
-
54这几天,北京开始飘花粉了,之前用小柴胡汤控制住的鼻炎控制不住了,下午和晚上犯的厉害。眼睛痒的很。 这个病太烦人了,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
34
-
7
-
6https://tieba.baidu.com/p/9568398188 以上是北回归线伪大师的帖子,我在下面问了以下几个问题,我就被对于他的帖子禁言了。 以下是我的帖子内容: 按照楼主是思路问两个问题: 1、芍药甘草汤是治疗绞痛的常用方剂。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去掉了桂枝、生姜和大枣三个温热药。为什么这个方子反而能治疗绞痛呢? 2、要说寒凉,白头翁汤够不够寒凉?而这个汤的主证之一就是腹痛,请问按照你的逻辑,芍药寒凉导致胃痛,那这个腹痛是什么痛?为什么用了四
-
51,伤寒论里面的方到底能不能治疗今天的慢性病? 2,伤寒论里面的方都是张仲景的吗?或者真的是原著吗? 3,金匮要略是不是张仲景写的? 4,伤寒论里面的方为什么剂量非常大? 诸如此类吧。我想,从我的经验看,一开始学医的人啊,会特别自以为是,读点书,觉得自己懂了很多。那我告诉你,读的时候啊,你会觉得特别有道理,觉得自己懂了好多。你一实践会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你不要以为那些号称国医大师或者历代名医或当
-
7针灸和中药哪个效果更好?
-
142
-
0你们现在不信他是骗子没有关系,来我这里登记一下,以防万一嘛。到时候你们确定他是骗子了直接送他进去,无证行医三年起步
-
4
-
42
-
30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3)也
-
86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
-
1901.倪海厦老师电子书全集(绝版珍藏)最全电子书合集文件挺大链接:网页链接提取码:h3hp 02.倪海厦天纪电子书及资料(绝版珍藏)链接:网页链接 提取码:7zhi 04.中医古书和绝版资料(稀缺涵盖市面所有书籍版)链接:网页链接提取码:mznk 05.倪海厦绝版诊疗医案日志(珍贵资料)链接:网页链接提取码:8c4r *2024倪海厦老师人记,天记、地记视频,以及电子书全套资料合集:链接:网页链接提取码:45re #倪海厦##针灸##伤寒论##倪海厦人记##倪海厦天
-
330
-
25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以真武汤为例,八升水熬成三升,实际应该怎么操作了? 这里的炮附子没有先煎,我试了一下,用的电炉子加玻璃锅。加水8份,大概就几百毫升,准备熬到3份。 加盖子熬了两次多,基本才能熬到4/8水量,后来就揭开盖子,熬得能快一点。 最后一共熬了三次,电炉子定时一次是45分钟。感觉时间太长了,好像熬得药都没小
-
77
-
13
-
80如果说这些经验他很看重,那别人也不一定看重,而且20年的经验,是别人抄就能抄得会的?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如此经年累月总结出来的东西,真的分享了就会被抄了?这还不包括那些看热闹的,根本就不会刨根问底的,只会非议贬低一通了事。
-
145甘草泻心汤由黄连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炙甘草四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时医们以及病机派们都是为甘草为君,是为了治病人的脾胃虚弱而去,这个说法看似有理,仔细想想很难令人信服。如果是为了治了脾胃太虚的人,怎么不去增加人参,而却只去增加一两的甘草呢?难道只增加一两甘草就真的立马具有强大的补脾胃之能力了? 近来在看胡希恕解桅子甘草鼓汤时,突然明白了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是干什么用的,原来真
-
33以前写过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帖子,讨论还算比较热烈。经过一段时间后回想这个问题时,就有了新的想法。此仲景原意应是桂枝减桂加茯苓白术汤之意,减字在古文中与去字意义极其相近,有时甚至就是同一个意思,这就是晋朝以后古人抄写伤寒论时造成的意外之误会。 桂枝减桂加茯苓白术汤的说法也不是我的原创,早前已经在哪里好像是看到过的,现在也一时想不起出处。随着认识的深入,对这个方证越来越觉得桂枝减桂加茯苓白术是最
-
0
-
24
-
9
-
1
-
77大家一定要戒色,否则喝药白喝。
-
204桂枝实际就是肉桂
-
43他刚开始的症状是幽门位置三四年一直反反复复的痛,不是刺痛,也不是按压痛,而是时不时就隐痛,我给他开了小陷胸汤,可能是他买不到生半夏的原因,用法半夏替代,吃了半个月以后幽门位置不痛了,变为上腹部隐痛。也就是说这个热往下走了,我怀疑是法半夏的燥热导致清热不彻底。但是这个时候病情已经改变
-
1
-
84我说芍药根本作用就是利水补阴,他说补跟泄会冲突,我听了真的感觉到悲哀,说实话。本草经泽泻都是补药,能不能不要拿明清的思维去理解伤寒论?本草经你们看不了?大黄蛰虫丸都是补药,明清的理论能解释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明清的思维能解释吗?解释也全是些臆想的蠢解释。仲景的思路就是先泄,才能补的进去,这是基本原则。
-
2
-
47别问症状病机之类的,就看过程和结果供你们参考。 1.20克大黄,10克炙甘草,10克芒硝。砂锅大火20分钟前两味药600毫升煮成200毫升,内芒硝,再开一下锅得200毫升。没吃晚饭,晚上6点一小时内小口频服尽,不是鲁莽,本人大便难下。 2.口感,太难喝,芒硝和甘草的咸甜味,芒硝的咸的咸到骨头里。 3.刚喝下的时候胃部有轻微不适感,身上短时间轻微发热,感觉舌苔变厚。整个药力被固定在胃部。 4.晚上9点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此时药力应该到了小
-
487
-
1晚上搂着女儿一个小时,还以为睡着了。刚想盖好被子,女儿大喊好怕好怕好恐怖,整个人牙关紧闭,浑身抽搐。这是妥妥的惊恐惊风证状,不用看肯定是晚餐吃了点薯条和鸡米花,坐摩托车又吹了风。风痰加成下晚上又看了抖音恐怖内容。幸好家中还有半盒过期惊风散,一小瓶下肚,五分钟不到整个人又活泼开朗了,也不怕也不惊恐了。风为春季主气,一切与风有关的疾病都是高发时期。尤其中老年人中风,小儿惊风多加注意。
-
34我腰摔伤一年了督脉痛,不能弯腰。舌头有齿痕。核磁共振看了没问题,我觉得有淤血在里面。准备喝抵挡汤加味通督脉的药引,你们觉得可否行,会不会抵挡汤药力太强伤正气。还有药引的量是不是要最多。谢谢大家
-
4
-
4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
15金匮原文,支结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方,厚朴一尺,去皮,炙, 大黄六两, 枳实4枚,炙。右三味,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榟,分温再服。 这个汤很奇怪。怎么讲都不同。 外台里,是用来治酒客吐血胸满的。原文: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而且厚朴用的是一尺。 1外台的记载应该是对的。因为大黄明显对应的是血证。单存支饮胸满没有
-
68
-
13
-
63